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34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单选题(共14题)

1.
亚太经合组织应该继续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为亚太经济一体化谋划新愿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种合作架构应该
①坚持引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的战略
②根除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把发展经济与构建多边贸易体制结合起来
④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智库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决策体系里发挥着独特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资政启民”。资政,就是帮助治理国政,为决策提供新的支撑;启民,就是用新的思想来启迪百姓,为政府的决策创造更好的公众环境。下列做法能够为政府决策创造更好环境的有
①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
②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坚持专业问题专家咨询制度
③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④完善信访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法定形式之一,它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询问人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有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和人大代表,通过询问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提问,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解答、询问:
A.作为人大的法定监督形式,助力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B.落实了人大代表的质询权,优化了权力机关的决策效率
C.落实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参与行政部门的工作
D.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增强各级人大的监督实效
4.
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放大镜,很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舆论事件都能在瞬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总是在通过各种形式探明原委、发表意见,是公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普遍提升。”这说明公民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积极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
“徒法不足以自行”。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①公民采取合法方式行使质询权 ②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③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④公民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说明
①我国人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②我国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作为中心工作 
③保障人民健康是国家的责任 ④我国人民的利益将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
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小区微信团购的商家通常也居小区业主,由微信团购造成的市场乱泉可以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各方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解快小区团购存在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勢等问题。针对小区团购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可以
①建议居委会创新行政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建议居委会回应居民关切,发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作用
③行使表达权,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向政府提出治理建议
④行使提案权,建议政府调动社会资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2017年1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大力探索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把‘社区协商民主日’‘社区对话会’等平台摆到社区,让群众更加充分、直接地表达意愿诉求,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率,也促进了社区里诸如广场舞扰民、乱停车乱摆摊等难题的解决。该做法
①促进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现   ②创新了社区管理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   ④提高了基层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0.
某市开启“政府大院拆掉围墙建社区公园”工作,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市民可随便进入院内散步,游览人工湖,累了还能坐在椅子上休息,俨然一座漂亮的城市公园。实行“拆围透绿”
①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 
②实现绿色空间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③便于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 
④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群众,从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有利于公民行使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
近年来,某省政府积极推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只要符合五年内办理过第二代指纹身份证等条件,可以通过手机APP,按照提示完成相应步骤,即可坐等补办的身份证邮寄到家中。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
②推行政务公开,实现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
③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④加强权力监督,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
201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产生监察委员会。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这一改革旨在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
(题文)近年来,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各种募捐乱象频出,对慈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前不久首次提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慈善法草案,对募捐行为作出规范,纠正了行政强制募捐等现象,引来社会各界“点赞”。慈善法草案“叫停”行政强制募捐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发展慈善事业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范慈善事业
④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受人大监督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