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过去的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整体势头:全年中国经济实现6.6%的增长,服务业和消费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59.7%和76.2%,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日均超过1.8万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潜力依然巨大的国内市场。电商节日里“剁手族”屡创历史新高的疯狂消费,让我们见证了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中国制造”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补短板”,借助市场和社会基本的力量,显著增强了公共产品供给质量。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发展的意义。2019年2月20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将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今明两年“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头号硬任务。
材料一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18年10月到11月,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对26个地方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9年1月30日,本轮巡视反馈情况公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方政府落实脱贫攻坚“精准”要求不够扎实,有的执行政策存在偏差;有的单位制定脱贫攻坚配套政策措施不够精准,针对性不够强;有的地方和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不够扎实,扶贫资金管理不够到位、使用不够精准;有的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日常监督不到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存在薄弱环节。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聚力精准施策,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材料二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有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消费扶贫拓展了空间。消费扶贫是指人们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让农民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商品交换行为,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这样消费扶贫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全社会应共同发力,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比如说,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对零散、农产品缺乏标准,储藏保鲜、快递物流、包装文创等环节较为落后,难以与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形成有效对接。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观点,说明应如何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单选题- (共4题)
①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治本之策
②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主体行为的体现
③表明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④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旨在切实保障我国大学生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是解决我国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③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④能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获取民意信息资源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且要求日益提高
③对人民向往的回应是“两会”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职责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