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821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非选择题(共1题)

1.
科研人员研究两种二倍体草本植物甲和乙。

Ⅰ.甲植物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三种,已知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是:
现将某蓝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F1蓝色:红色=1: 1。若将F1蓝色花植株自交,所得 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花= 12:3: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有学者对花色形成的机理提出一种猜想,认为与白色底物有更强亲和力的酶是___________(填“酶A”或“酶B” )。
(2)椎测两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植物为雌雄异株,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甲,研究时发现乙植株中有少部分高茎性状,且高茎为显性。

(1)据图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想通过调查的方法确定乙种植株中的高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则需统计高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单选题(共5题)

2.
长叶刺葵是一种棕榈科植物,下图为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测得长叶刺葵24小时内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是
A.曲线a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
B.10:00以后曲线b下降的原因是温度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致
C.14:00以后a、b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D.大约18:00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3.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与神经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细胞壁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选择的材料与试剂是蛋白质液、蛋白酶液与双缩脲试剂等
C.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也可以构成生物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RNA上,二者在有丝分裂间期比较活跃
4.
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
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
5.
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
D.丙过程的子细胞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卵原细胞
6.
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Taq酶等
C.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