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863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非选择题(共3题)

1.
下图曲线Ⅰ、Ⅱ、Ⅲ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某株桑树桑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的是曲线_______;若这三天测量时光照强度及日变化相同,则第2、8、15天桑叶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见,生产上可以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2)曲线Ⅲ中,影响AB段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BC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在A点时,桑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
2.
下图为酵母菌结构示意图(图中⑥为细胞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______。结构②称为遗传信息库的原因是_______。
(2)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填图中序号)。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最先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是________。
(3)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膜组成。
3.
图甲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_____;此时细胞液浓度_____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
(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_____性。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____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
(3)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歩: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若______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

2.单选题(共19题)

4.
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物质、结构和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拟核内含有一个线状的DNA分子
B.布鲁氏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
C.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骨架
D.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萨克斯让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并用碘蒸气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
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C.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D.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光下才能成功,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6.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能携带遗传信息,RNA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急性肠炎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盐水
C.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为细胞所特有
D.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7.
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红细胞吸收氧
B.生物、细胞结构生物、非细胞结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青霉菌
C.具膜细胞器、双层膜细胞器、单层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
D.神经元、突起、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8.
下列关于酶的实验中,自变量只有催化剂的种类的是
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
C.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D.探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
9.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和利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具有还原性,是同一种物质,功能相同
B.从作用上讲,前者产生的[H]用于还原C3,后者与O2结合生成H2O
C.二者产生的[H]在还原底物时,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ATP
D.从来源上看,前者来源于水的光解,后者只来源于丙酮酸
10.
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
B.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
C.E1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
D.此反应为放能反应
11.
下列对生物膜结构的叙述中,最科学的是
A.电镜下观察到生物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
B.若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
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12.
关于“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和通透性均大于细胞壁
B.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液泡的颜色变浅
C.用无水乙醇处理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D.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
13.
据报道,英国里兹大学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能吃铁”的微生物——磁性细菌,它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下列有关磁性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细菌的遗传物质与人的遗传物质均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B.该细菌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因而无法完成信息交流
C.与该细菌“能吃铁”性状有关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D.该细菌的细胞壁能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14.
由于实验材料限制,有时需设法替代,下列替代错误的是
A.用菠菜叶细胞代替藓类叶细胞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
B.用鸡蛋清代替豆浆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C.用鸡的成熟红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DNA和RNA分布的观察实验
D.用梨代替苹果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
15.
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选项
应  用
措  施
目  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C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D
包扎伤口
透气的创可贴
为需氧型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
 
A.AB.BC.CD.D
16.
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中不含“核糖”
A.叶绿体B.DNAC.ADPD.RNA
17.
下列与元素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马铃薯植株缺K,会造成其产量下降
B.Mg是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
18.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追踪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②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③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细胞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9.
下面能代表生命系统种群层次的是
A.苏铁园中所有的攀枝花苏铁B.滨河大道两侧所有的树
C.攀枝花公园中所有的昆虫D.金沙江中所有的鱼
20.
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原、抗体、性激素B.纤维素、性激素、胰岛素
C.淀粉、淀粉酶、脂肪D.三磷酸腺苷、磷脂、核酸
21.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22.
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步骤 组别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 象
变蓝
不变蓝
 
注:“√”表示加入试剂或进行该步骤。
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