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音形都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踌躇(chú) 镌刻(juàn) 主宰(zǎi) 坦荡如砥(dǐ) |
B.喧嚣(xiāo) 洗涤(dí) 祖籍(jí) 混然一体(hùn) |
C.秀颀(qí) 鲜腴(yí) 琐屑(suǒ) 丈夫之冠(guàn) |
D.俯瞰(kàn) 绯红(fēi) 猝死(cù) 弹精竭虑(dā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狼籍 绿釉 溃退 长途跋涉 正襟危坐 |
B.炽红 茸毛 婆娑 藏污纳垢 微不足到 |
C.畎亩 倦怠 蹒跚 旁逸斜出 诚惶诚恐 |
D.颓唐 飞漱 窒息 重岩叠幛 不辍劳作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选项是( )
A.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
B.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
C.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粉。 |
D.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改正了缺点,经常做好事,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
4.
下列对《昆虫记》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部科普巨著。 |
B.《昆虫记》堪称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完美典范,无愧于是“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
C.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独特,他一反常态,把昆虫放在盒子里,浸在酒精里观察、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
D.法布尔从不仅仅满足研究、记录昆虫的生活,而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
5.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小题2】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守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小题2】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守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观夫高祖之①所以胜,而②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③轻④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⑤弊,此⑥子房教之也。当⑦淮阴破齐而欲自⑧王,高祖发怒,⑨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⑩其谁全之?
《留候论》
注释:①……的原因 ②指项羽 ③轻率 ④保持自己军队旺盛的生命力。 ⑤疲困 ⑥指张良 ⑦指韩信 ⑧称王 ⑨通“现”,表现,显露 ⑩反问语气。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市 ②饿其体肤
③是以百战百胜 ④见于词色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此子房教之也。
【小题3】【甲】文通过列举几位古代贤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藉的对比,论述了成就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每空限2字)
【小题4】【甲】文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观夫高祖之①所以胜,而②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③轻④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⑤弊,此⑥子房教之也。当⑦淮阴破齐而欲自⑧王,高祖发怒,⑨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⑩其谁全之?
《留候论》
注释:①……的原因 ②指项羽 ③轻率 ④保持自己军队旺盛的生命力。 ⑤疲困 ⑥指张良 ⑦指韩信 ⑧称王 ⑨通“现”,表现,显露 ⑩反问语气。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市 ②饿其体肤
③是以百战百胜 ④见于词色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此子房教之也。
【小题3】【甲】文通过列举几位古代贤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藉的对比,论述了成就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每空限2字)
【小题4】【甲】文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现代文阅读
爱,踩着云朵而来
①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 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 ⑤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家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⑥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⑦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⑧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诺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
⑩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摘自《生活保健报》作者丁丽梅)
【小题1】选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是属于什么顺序?
【小题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选文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
【小题4】从选文第⑧段的划线句中,我体会到了母亲是一个 的人。
【小题5】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文题“爱,踩着云朵而来”的好处有哪些?
爱,踩着云朵而来
①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 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 ⑤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家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⑥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⑦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⑧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诺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
⑩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摘自《生活保健报》作者丁丽梅)
【小题1】选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是属于什么顺序?
【小题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选文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
【小题4】从选文第⑧段的划线句中,我体会到了母亲是一个 的人。
【小题5】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文题“爱,踩着云朵而来”的好处有哪些?
5.名著阅读- (共1题)
9.
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各题。(任选两题)
【小题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小题2】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小题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小题4】______在法国发起和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 )
【小题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
A.五四运动 | B.红军长征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A.八一三事变 | B.七七事变 | C.九一八事变 | D.西安事变 |
A.周恩来 | B.杨开慧 | C.陈独秀 | D.蔡和森 |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0.
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
【小题1】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曾子杀猪”除外),并简单概述。

【小题2】观察左边漫画评析
这幅图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朔:“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出来。
【小题1】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曾子杀猪”除外),并简单概述。

【小题2】观察左边漫画评析
这幅图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朔:“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出来。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