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482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1

1.综合题(共3题)

1.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重铬酸钾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2.
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 Ⅰ、BamH Ⅰ、Mbo Ⅰ、Sma 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______连接。
(2)若用限制酶Sma 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_____末端,其产物长度为_____。
(3)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 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种不同DNA片段。
(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_____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
下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第①步是要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此步骤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适宜浓度的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处理。
(2)步骤②通常使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从理论上讲,用融合后的细胞培育出的杂种植株是__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的。与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的融合还常用到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
(3)④和⑤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种细胞能被培养成植株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1题)

4.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5.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6.
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细胞收缩需要消耗ATP
B.细胞内合成蔗糖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合成ATP
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合成ATP
7.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在95%的乙醇中加入无水碳酸钠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D.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8.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内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Ⅲ过程产生⑤最少
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9.
下列生产过程中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需要使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是
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B.植物体细胞杂交C.培育转基因抗虫棉D.单倍体育种
10.
利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基因),需要的条件有(   )
①目的基因  ②mRNA  ③四种核糖核苷酸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氨基酸  ⑥ATP  ⑦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⑧核糖体   ⑨引物
A.②③⑥⑦⑨B.①④⑥⑦⑨
C.①④⑦⑨D.②⑤⑥⑧
11.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幼芽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聚乙二醇,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外植体的细胞壁有利于脱分化的发生
D.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
12.
在诱导离体胡萝卜韧皮部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未表现的生命现象是
A.细胞全能性B.光能的利用C.ATP的再生D.基因重组
1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
C.癌细胞在培养瓶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需要使用CO2培养箱
14.
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C.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
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3.选择题(共4题)

15.

1970年4月24日,神州大地无数地方的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目睹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随着《东方红》的悦耳曲调划过夜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16.

1970年4月24日,神州大地无数地方的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目睹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随着《东方红》的悦耳曲调划过夜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17.40除(   )的商是45,余数是20.
18.40除(   )的商是45,余数是20.

4.实验题(共1题)

19.
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使__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
②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