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844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非选择题(共1题)

1.
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如图为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
(2)实验步骤:
①将240株番茄幼苗平均分成________组并编号;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
(3)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分析科学施肥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2.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
A.缺镁时叶片变黄
B.油菜缺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3.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4.
下列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B.单体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多聚体有许多单体连接而成
D.许多碳原子能连接成链或环
5.
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大于乙元素
B.在B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C.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
D.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
6.
如图表示某蛋白质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共有5个甘氨酸(C2H5O2N)且分别位于第1、8、20、23、30位。现去掉其中所有的甘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则相对于原肽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O原子数目不变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
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7.
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如果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A.耗氧少,产生能量少B.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8.
下列有关细胞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 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 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9.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选择题(共2题)

10.已知n为正整数,且n< {#mathml#}65{#/mathml#} <n+1,则( {#mathml#}65{#/mathml#} ﹣n)(n+ {#mathml#}65{#/mathml#} )的值是{#blank#}1{#/blank#}.
11.在配制250mL 2.0mol/L NaCl溶液的实验中,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