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对棉花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将A、B、C三个品系的棉花在30℃条件下培养了一段时间后,移植到40℃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测定相关数据如图1;图2为30℃条件下测得的光合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移植后3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下降,据图判断,光合速率最不可能因_____________(填“光合色素”、“水分”或“二氧化碳吸收量”)首先出现下降而下降,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条件下叶片的蒸腾速率升高,可能是为了提高散热的效率,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该机制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有重要意义。若移植后蒸腾速率不变,则三个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均会下降50%,结合图示及上述分析,判断在三个品系中,____________品系中这一机制的效率最高。
(3)根据图2的结果分析,若30℃为棉花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40 ℃条件下进行实验,光照强度应设定在____________(lx)之间(用图中数据表示),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移植后3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下降,据图判断,光合速率最不可能因_____________(填“光合色素”、“水分”或“二氧化碳吸收量”)首先出现下降而下降,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条件下叶片的蒸腾速率升高,可能是为了提高散热的效率,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该机制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有重要意义。若移植后蒸腾速率不变,则三个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均会下降50%,结合图示及上述分析,判断在三个品系中,____________品系中这一机制的效率最高。
(3)根据图2的结果分析,若30℃为棉花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40 ℃条件下进行实验,光照强度应设定在____________(lx)之间(用图中数据表示),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的花瓣颜色(红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有花瓣和无花瓣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杂交实验:红色花瓣雌株与白色花瓣雄株杂交得F1,让F1中所有红色花瓣的雌雄植株随机杂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F1中红色花瓣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中红色花瓣的雌雄植株随机杂交,后代出现多种类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F2中白色花瓣的雌雄植株随机杂交,子代中无花瓣植株占____________。
(4)现让无花瓣雌株与有花瓣雄株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有花瓣植株,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纯合的红色花瓣雌株与白色花瓣雄株进行杂交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 红色花瓣 | 白色花瓣 | 无花瓣 |
雌株 | 12/32 | 4/32 | 0 |
雄株 | 9/32 | 3/32 | 4/32 |
(1)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F1中红色花瓣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中红色花瓣的雌雄植株随机杂交,后代出现多种类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F2中白色花瓣的雌雄植株随机杂交,子代中无花瓣植株占____________。
(4)现让无花瓣雌株与有花瓣雄株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有花瓣植株,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纯合的红色花瓣雌株与白色花瓣雄株进行杂交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3.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可能不同 |
B.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一定会进行联会配对 |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有关 |
D.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可能会移向细胞同一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4.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某一类DNA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PV衣壳蛋白L1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VLPs不含DNA分子,可用于制作预防HPV的疫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癌症的发生是某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 |
B.VLPs作为抗原进人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
C.疫苗中的VLPs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进一步增殖产生子代病毒 |
D.接种该疫苗的个体在感染HPV时,快速产生的抗体主要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 |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
B.细胞衰老后,其中的酶种类大量减少 |
C.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
D.癌细胞属于病变细胞,所以代谢速率较癌变前降低 |
6.
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的,真核细胞中的核DNA都是链状的 |
B.人体细胞中的RNA是由DNA转录而得到的单链核酸,无碱基对存在 |
C.DNA和RNA所含的碱基不同,五碳糖和磷酸也不同 |
D.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
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腺细胞的内质网较肌肉细胞的发达 |
B.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
C.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较肾小管细胞中的多 |
D.唾液腺细胞释放唾液淀粉酶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8.
如图1为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的局部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物质A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 |
B.如果图1中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2中的I→II |
C.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观察图2结构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 |
D.图1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
9.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和ATP的组成元素不可能相同 |
B.无氧呼吸的每一阶段均需要酶,且均能产生ATP |
C.酶可以重复使用,但ATP不能重复使用 |
D.叶绿体中CO2的固定过程与酶的催化和ATP的水解均有关 |
10.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O”转移途径正确的是
A.根尖细胞中的H2O,其中O可转移到O2中 |
B.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丙酮酸中 |
C.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的C6H12O6,其中的O可以转移到C2H5OH中 |
D.为叶肉细胞提供O2,其中的O只能转移到H2O中 |
11.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中的有色液滴不可能右移 |
B.如果甲装置中的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有色液滴左移 |
C.乙装置有色液滴最终会与实验开始的位置相同 |
D.乙装置有色液滴不动,则其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
1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
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
13.
狗的白毛和黑毛分别由基因A、a控制。将杂合白毛个体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F1中白毛:黑毛=3 : 1 |
B.F2中纯合黑毛占1/4 |
C.F2再随机交配,F3中杂合子占50% |
D.随着随机交配代数的增加,杂合子的比例逐渐降低 |
14.
下图是同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的细胞中会发生A—T和U—A的碱基配对 |
B.图②所示的细胞中,先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再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C.图②、③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图④所示细胞的二倍 |
D.四幅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 |
15.
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论相同:DNA是遗传物质 |
B.两个实验中细菌转化均与小鼠有关 |
C.先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后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 |
D.实验设计思路不同,但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
16.
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基对构成了 DNA的基本骨架 |
B.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则耐热性越强 |
C.同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
D.DNA的复制发生的时间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间期 |
17.
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4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
B.II3和II4再生育一个与III5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是1/8 |
C.III1的甲病基因全部来自I2 |
D.若III5与正常女人婚配,建议他们最好生女孩 |
1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对个体均是不利的 |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只能改变基因型 |
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产生,其作用时间为有丝分裂的前期 |
19.
大豆是雌雄同花植物,野生型大豆雌蕊与雄蕊育性正常。科学家从大豆种群中分离到雄性不育单基因突变体甲(隐性性状)和雄性不育单基因突变体乙(隐性性状),为判断这两种突变体是否由同一突变基因控制,下列设计方案及预测合理的是
A.将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进行杂交,若子代均为雄性不育植株,则两种突变体由同一突变基因控制 |
B.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1,再将F1与突变体乙杂交得F2,若F2均为雄性不育,则两种突变体由同一突变基因控制 |
C.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1,再将F1与突变体乙杂交得F2,若F2均为雄性可育,则两种突变体由不同突变基因控制 |
D.将突变体甲、突变体乙分别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甲1、F乙1,再将F甲1与F乙1杂交得F2,若F2中出现雄性不育植株,则两种突变体由不同突变基因控制 |
3.实验题- (共1题)
20.
回答下列关于酶工程的问题:
(1)制作果汁时,榨取的果汁常常较浑浊、黏度高,容易发生沉淀,因此人们利用果胶酶来解决上述问题,果胶酶的作用是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____________,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汁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而利用____________技术可以做到酶的反复使用。酶是由细胞产生的,于是,人们设想把合成酶的细胞直接固定用于生产,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使固定化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X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备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图2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制作果汁时,榨取的果汁常常较浑浊、黏度高,容易发生沉淀,因此人们利用果胶酶来解决上述问题,果胶酶的作用是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____________,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汁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而利用____________技术可以做到酶的反复使用。酶是由细胞产生的,于是,人们设想把合成酶的细胞直接固定用于生产,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使固定化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X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备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图2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