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子代中圆粒豌豆:皱粒豌豆=________________;黄色豌豆:绿色豌豆=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占子代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3)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r和Y、y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基因r和y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子代中圆粒豌豆:皱粒豌豆=________________;黄色豌豆:绿色豌豆=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占子代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3)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r和Y、y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基因r和y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构。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图甲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蝗灾,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时间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时间引入了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发生e→f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构。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图甲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蝗灾,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时间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时间引入了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发生e→f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3.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
B.细胞内的DNA和RNA均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C.原核生物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迎春叶表皮细胞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均含有RNA |
4.
如图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某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D表示四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 |
B.C物质可以作为b过程的还原剂 |
C.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此过程的进行 |
D.突然增强光照,叶肉细胞内B物质将减少 |
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都不是同步的 |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D.抑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存在于癌细胞中 |
6.
下列有关细胞内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都相同 |
B.胰岛B细胞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最可能出现在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中 |
C.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和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D.细胞内各酶促反应所需空间是细胞需要适度生长的原因之一 |
7.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使人得硅肺 |
B.给作物施厩肥,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 |
C.白化病患者体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 |
D.输入葡萄糖盐水是治疗急性肠炎病人最常见的方法 |
8.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B.纯合子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9.
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
10.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 B.Xb、aY、Y | C.aXb、aY、Y | D.AAaXb、Y、Y |
11.
下列关于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
B.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
C.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
D.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