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充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从酵母、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饮食限制能显著延长成年生物体的寿命。
(提出提问)日常饮食成分复杂,究竞哪种成分与寿命延长相关?
(形成假设)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显著影响成年小鼠的寿命。
(实验设计)为证明上述假设而设计的实验记录如表3所示。

(1)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选择小鼠相比选择酵母或果蝇的优势是小鼠________。
(2)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质,较合理的实验变量Y1和Y2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实验)对照组喂养正常食物(Y0),实验组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然后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即检测参数Z)。
(数据处理)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有助于对本研究假设作出迅速且准确判断的是_______。

(实验扩展)
(4)若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限制对实验小鼠寿命延长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就实验变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选择是_____和_____(从下列项目中选择)。
基因工程蛋白产物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种类多肽链长度
(5)为确定饮食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该方法所用的Cu2+试剂与多肽链中的肽键反应,形成_____色络合物。
(研充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从酵母、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饮食限制能显著延长成年生物体的寿命。
(提出提问)日常饮食成分复杂,究竞哪种成分与寿命延长相关?
(形成假设)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显著影响成年小鼠的寿命。
(实验设计)为证明上述假设而设计的实验记录如表3所示。

(1)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选择小鼠相比选择酵母或果蝇的优势是小鼠________。
|
(2)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质,较合理的实验变量Y1和Y2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实验)对照组喂养正常食物(Y0),实验组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然后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即检测参数Z)。
(数据处理)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有助于对本研究假设作出迅速且准确判断的是_______。

(实验扩展)
(4)若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限制对实验小鼠寿命延长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就实验变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选择是_____和_____(从下列项目中选择)。
基因工程蛋白产物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种类多肽链长度
(5)为确定饮食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该方法所用的Cu2+试剂与多肽链中的肽键反应,形成_____色络合物。
2.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______________。
细胞膜核膜/核孔染色体内质网核仁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_______。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期末期
如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3)根据图1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图2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MEIKIN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3和图4表示MEIKIN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4)就正常小鼠(2n=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为_______个,含有中心体_______个。

(5)结合图3和图4,运用已有知识分析MEIKIN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______________。
细胞膜核膜/核孔染色体内质网核仁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_______。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期末期
如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3)根据图1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图2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MEIKIN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3和图4表示MEIKIN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4)就正常小鼠(2n=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为_______个,含有中心体_______个。

(5)结合图3和图4,运用已有知识分析MEIKIN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3.
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如图。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则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其中,Cb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如图。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则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其中,Cb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6.
在双螺旋DNA模型搭建实验中,使用代表氢键的订书钉将代表四种碱基的塑料片连为一体,为了逼真起见,A与T之间以及C与G之间最好分别钉
A.2和2个钉 |
B.2和3个钉 |
C.3和2个钉 |
D.3和3个钉 |
7.
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 | B.2/16 | C.5/16 | D.6/16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