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1)细胞核的功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鉴定酒精用____________;鉴定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石灰水还可以用__________。
(3)ATP全名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_,A中含有的单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__________两大类,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更容易破坏的是__________。
(5)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定酒精用____________;鉴定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石灰水还可以用__________。
(3)ATP全名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_,A中含有的单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__________两大类,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更容易破坏的是__________。
(5)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和该细胞内进行的某种代谢活动,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同学绘制的甲图中有两处错误,他多画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规律的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⑦]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
(3)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时,仅需要结构[①]上的载体协助,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
(4)乙图过程A和过程B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请写出乙图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

(1)该同学绘制的甲图中有两处错误,他多画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规律的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⑦]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
(3)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时,仅需要结构[①]上的载体协助,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
(4)乙图过程A和过程B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请写出乙图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
3.
下图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测定装置图及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玻璃瓶中的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速率时单位时间内液滴右移的体积即是____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 或“实际光合速率”)。测定呼吸速率时,应将整个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
(3)曲线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在曲线中,限制A-F段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若曲线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低到25℃,理论上分析D点将________(左移、右移、不变)。
(5)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体能否生长?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1)小玻璃瓶中的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速率时单位时间内液滴右移的体积即是____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 或“实际光合速率”)。测定呼吸速率时,应将整个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
(3)曲线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在曲线中,限制A-F段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若曲线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低到25℃,理论上分析D点将________(左移、右移、不变)。
(5)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光照下CO2吸量/mg.h-1 | 1.00 | 1.75 | 2.50 | 3.00 | 3.75 | 3.50 |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1 | 0.50 | 0.75 | 1.50 | 2.00 | 2.25 | 3.00 |
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体能否生长?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4.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5.
如图甲为最适温度下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CO2随O2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绿色植物在一昼夜中密闭容器内的CO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的氧气浓度为6%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
B.图1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
C.图2中a点对应的时间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D.单独就图2看不能得出一昼夜有机物是否有积累 |
6.
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
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度 |
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 |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 |
7.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
B.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 |
C.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 |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
8.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18O标记的是氨基酸中的羧基 |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
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
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时间顺序为①③⑤②⑥④ |
9.
将长势一致的A、B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较低CO2浓度的环境中,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比A植物强 |
B.10min之前,B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
C.在两条曲线交点M处两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
D.20min以后,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10.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第一步应将酶与底物进行混合 |
B.运用淀粉酶、蔗糖、淀粉验证酶的专一性,结果可用碘液检测 |
C.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反应不适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D.真核细胞内合成的酶都要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 |
11.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空间结构 | B.氨基酸数目 | C.氨基酸种类 | D.氨基酸排列顺序 |
12.
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
B.低温持续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
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 |
14.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均为九肽,但它们的功能差异很大,完全取决于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种类 |
B.由三个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最多有27种 |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但并未引起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断裂 |
D.肽键中元素组成的不同也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
15.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选项有几项 ( )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②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
⑥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②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
⑥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16.
(08广东生物)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