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2.单选题- (共3题)
2.
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转译早期蛋白质,包括 RNA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六种 |
C.RNA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 |
D.被感染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可杀灭寨卡病毒 |
3.
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第1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之间 |
B.第1h到第2h,45℃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
C.第1h到第2h,50℃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
D.若只生产1h,45℃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