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几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77938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7

1.单选题(共3题)

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3 mol·L1KCl和0.5 mol·L1Al2(SO4)3的1 L混合溶液时,下图电解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
A.B.C.D.
2.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符合的是
A.用甲实线、虚线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图丙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溶液中随HCl溶液体积变化关系
D.图丁表示常温下向20mL pH=3的醋酸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
3.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情况如图a、图b所示。图a表示恒温条件下c(NO2)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恒压条件下,平衡体系中N2O4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实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 中,A1→A2变化的原因一定是充入了NO2
B.图b中,E点对应状态中,v(正)> v(逆)
C.图b中,E→A所需的时间为x,D→C所需时间为y,则x < y
D.依据图b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H>0

2.解答题(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铜片为________极 (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将甲和乙两池溶液混合,加入H2O2和一定量稀硫酸后,有Fe(OH)3沉淀出现,但没有Cu(OH)2沉淀出现,此时溶液中c(Fe3+)=2.6×10-18 mol·L-1,求溶液中Cu2+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已知2Fe2+H2O2+2H=2Fe3+2H2O,Ksp(Fe(OH)3)=2.6×10-39,Ksp(Cu(OH)2)=2.2×10-20)。
(3)丙中电源的A极为________极(填“正”或“负”)。
(4)若丙池盛放足量的CuSO4溶液:
①在丙池铁棒这极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在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
(5)若丙池中盛放滴加少量酚酞的足量的饱和NaCl溶液1L(假设溶液体积电解前后无变化)。
①丙池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___极附近溶液呈红色(填Fe或C),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25℃时,当丙池中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切断电源,则理论上标准状况下共有________ L气体生成。此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3.实验题(共1题)

5.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量好的2.0 g烧碱样品配成10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同时滴加1-2滴指示剂。化学上常选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或____________。
(3)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到终点,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数据,测得c(NaOH)=________。烧碱的纯度=____________。
滴定
次数
待测液体积
(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1.00
24.10
 
(5)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引起待测液浓度偏小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读数: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②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③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④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面
⑤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