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76437

试卷类型:三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推断题(共1题)

1.
(15分)5-氯-2,3-二氢-1-茚酮是合成新农药茚虫威的重要中间体。
已知:
以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7Cl)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化合物F)工艺流程如下:

⑴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    
⑵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反应B→C的类型为    
⑶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且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
⑷E→F的转化中,会产生一种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⑸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有机反应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2.综合题(共1题)

2.
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元素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多3个,元素B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元素C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代数和等于0,元素D位于周期表ⅥB族。
⑴判断离子AB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⑵元素A、C形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但比B、C形成的化合物熔点低,其原因是    
⑶在A的氢化物(A2H4)分子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⑷元素B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录音磁带上,其晶胞如图所示。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⑸向D的氯化物D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可形成配合物[D(NH3)3(H2O)Cl2]Cl。
①离子D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②1 mol该配合物中含配位键的数目为    

3.工业流程(共1题)

3.
(14分)三氯氧磷(化学式: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流程如下:

(1)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Cl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a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待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1的AgNO3溶液40.00 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 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
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    (选填字母),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a.FeCl2b.NH4Fe(SO4)2c.淀粉 d.甲基橙
②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    ,如无此操作所测Cl元素含量将会   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再加入生石灰调节pH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
①在沉淀前先加入适量漂白粉的作用是    
②下图是不同条件对磷的沉淀回收率的影响图像。

处理该厂废水最合适的工艺条件为    (选填字母)。
a.调节pH=9 b.调节pH=10    c.反应时间30 min    d.反应时间120 min
③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PO43)=4×10-7mol·L-1,溶液中c(Ca2+)=    mol·L-1。(已知Ksp[Ca3(PO4)2]=2×10-29

4.单选题(共4题)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所以合金耐腐蚀性都较差
B.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采用低温条件可以提高氨的生成速率
C.常温下2S2O(g)=3S(s)+SO2(g)能自发进行,可推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NH4Cl和HCl溶于水后滴加石蕊都变红色,说明它们均能电离出H+
5.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用钠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钛
B.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用铝制贮罐盛装稀硝酸
C.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洗去皮肤表面沾有的苯酚
D.硫酸铜能与氯化钡反应,可用于给误食氯化钡的患者洗胃
6.
核反应堆通常使用235U和239Pu作为原料,研究和开发核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39Pu比235U原子核内多4个中子
B.核反应堆中使用的重水与水互为同位素
C.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D.合理使用核能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7.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装置配制100 mL 0.1 mol·L-1的硫酸
B.用图乙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用图丙装置制取少量乙烯气体
D.用图丁装置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5.选择题(共4题)

8.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车裂于市。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口号

11.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blank#}1{#/blank#}”“{#blank#}2{#/blank#}”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非正义战争。

6.多选题(共1题)

12.
新型纤维酸类降脂药克利贝特可由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克利贝特的分子式为C28H36O6
B.物质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C.1 mol物质X最多可以与含2 molBr2的溴水反应
D.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鉴别物质X和克利贝特

7.实验题(共3题)

13.
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 2KMnO4+KOH+2MnO2↓+H2O
+ HCl+KCl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100 ℃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⑴实验室中实现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⑵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⑶在操作Ⅲ中,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图2所示抽滤完毕,应先断开_____之间的橡皮管。
⑷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
14.
(12分)高纯硝酸锶[化学式:Sr(NO3)2]用于制造信号灯、光学玻璃等。
⑴工业级硝酸锶中常含有硝酸钙、硝酸钡等杂质,其中硝酸钙可溶于浓硝酸,而硝酸锶、硝酸钡不溶于浓硝酸。请结合相关信息,补充完整提纯硝酸锶的下列实验步骤:
①取含杂质的硝酸锶样品,    ,搅拌。
    
③将滤渣溶于水中,加略过量铬酸使Ba2+沉淀,静置后加入肼(N2H4)将过量铬酸还原,调节pH=7~8,过滤。
④将滤液用硝酸调节pH=2~3,    ,过滤,洗涤。
⑤将得到的Sr(NO3)2·2H2O晶体在100 ℃条件下干燥,得到高纯硝酸锶。
⑵Sr(NO3)2受热易分解,生成Sr(NO2)2和O2;在500 ℃时Sr(NO2)2进一步分解生成SrO及氮氧化物。取一定质量含Sr(NO2)2的Sr(NO3)2样品,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5.20 g SrO固体和5.08 g混合气体。计算该样品中Sr(NO3)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5.
(12分)硫酸锌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领域。工业上由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ZnO,另含ZnSiO3、FeCO3、CuO等)生产ZnSO4·7H2O的一种流程如下:

⑴步骤Ⅰ包括酸浸和过滤两个操作。
①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    
②过滤时,为防止堵塞,过滤装置需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其清洗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步骤Ⅱ中,在pH约为5.1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Fe(OH)3和MnO(OH)2两种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步骤Ⅲ所得滤渣C的主要成分是    
⑷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步骤Ⅳ中的烘干操作需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②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a.ZnO b.Zn3O(SO4)2c.ZnSO4d.ZnSO4·H2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