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7619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5

1.综合题(共3题)

1.
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n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n通常为深红棕色液体,0.01mol/L r溶液的pH为2,p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s通常是难溶于水、比水重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阴离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2)n在水中溶解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在p中溶解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n 与p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分子式为X4W8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考虑顺反异构)。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p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A.B.C.D.
2.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除单晶硅外,还有铜、铟、镲、硒、硅等化学物质。
(1)基态铜原子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硒、硅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则它们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 Se___Si(填“>”或“<”)。
③人们把硅与氢元素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叫硅烷。硅烷的组成、结构与相应的烷烃相似,硅烷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铟、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B与N之间形成_________键。
(4)砷化镓为第三代半导体,以其为材料制造的灯泡寿命长,耗能少。

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砷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AS和Ga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和_________。砷化镓密度为ρg·cm-3, 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 g·mol-1和M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 pm和rAs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用含有ρ、NA等符号的式子表示)
3.
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态碳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常见的有机物CH3COOH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C-C键夹角大小为石墨烯________金刚石(填“>”或“<”)。
②已知金刚石里C-C键长为154pm,石墨里C-C键长为142 pm,C60、石墨、金刚石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石墨与金刚石熔点高低顺序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个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_a。
④石墨晶胞如图虚线所示,切出来的晶胞如图所示,则一个石墨晶胞含有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_,已知石量的密度为ρg/cm3,层内的碳原子核向距为d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计算石墨晶体的层间距为_________cm。(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2.单选题(共17题)

4.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1)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2)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3)Fe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4)CO2的比例模型图:
(5)丙烷的分子球棍模型图:
A.(1)(2)B.(2)(4)C.(1)(5)D.(1)(3)
5.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分子结构中一定有10个碳原子共面
B.能使溴水褪色
C.该分子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D.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l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2反应
6.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0~60℃可反应生成硝基苯
B.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一元取代反应,主要生成2一氯甲苯或4一氯甲苯
C.甲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7.
天然维生素P (结构如图) 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
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分子中有两个苯环D.维生素P结构中有羟基、酯基、醚键共三种官能团
8.
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 ②为六方最密堆积 ③为体心立方堆积 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个,②2个,③2个,④4个
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
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9.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H2CO3B.原子半径大小:Na>S>O
C.稳定性:H2S>HCl>HBr>HID.晶格能:NaF>NaCl>NaBr
10.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 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 C元素可分别,与A、B、D生成RC2型化合物,其中的DC2与C3互为等电子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s23p4
B. 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B>C
C. AD2 的电子式为
D. 由B60分子形成的晶体与A60相似,分子中总键能:B60 >A60
11.
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与其同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2、1、7,其中A、C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E、D两元素处于同族,且在该族元素中,E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C核外电子占据10个原子轨道
B.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d区
C.E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原因是HE分子间形成氢键
D.元素D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
12.
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b3-与C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全充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B.b、c、d中电负性最大的是d
C.e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D.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该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力有离子键、极性键、配位键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14.
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12g金刚石有2NAC-C键; ②28g晶体硅有2NASi-Si键;
③60gSiO2晶体有2NASi-O键; ④40gSiC晶体有2NASi-C键;
⑤12g石墨晶体有1.5NAC-C键; ⑥124gP4晶体有6NAP-P键;
⑦18g冰中有2NA氢键
A.0句B.1句C.2句D.3句
15.
现有T、A、B、C、D、E、F七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基态A原子s能级上电子总数是p能级上电子总数的2倍,基态C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D、E位于同主族,且未成对电子数均为0,基态F原子为前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F原子占有15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
B.T、A、B可组成一种直线型分子,其中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C.分解温度DAC3>EAC3
D.A、B、C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C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也是C的氢化物
16.
资料显示: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重心同负电荷重心间的距离称偶极长,通常用d表示。极性分子的极性强弱同偶极长和正(或负) 电荷重心的电量(q)有关,一般用偶极矩(μ)来衡量。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为偶极长和偶极上一端电荷电量的乘积,即μ=d·q。下列四组分子中,所有分子都符合μ=0的是
A.HCl、CS2、H2S、SO2B.BF3、CCl4、BeCl2、CO2
C.N2 、NH3、H2O、CCl4D.CH4、SO3、NH3、H2O
17.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滴加氨水,首先形成蓝色难溶物,继续滴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Cu(NH3)4]2+离子中,Cu2+为中心离子,NH3为配体,配位数为4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该配离子为平面正方形结构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 SO4·H2O
D.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溶液中Cu2+的浓度不变的
18.
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粗苯甲酸中的不溶性杂质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A.AB.BC.CD.D
19.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催化剂加热条件下通入H2
②除去溴苯中的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足量生石灰,蒸馏;
④除去乙炔气体中的H2S杂质; CuSO4溶液,洗气;
⑤提纯苯甲酸;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0.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