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5题)
1.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键 |
D.丁只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就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2.
下列事实能说明苯分子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的是( )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c.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氢化生成环己烷
d.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
e.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会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c.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氢化生成环己烷
d.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
e.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会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bcde | B.acde | C.abcd | D.abde |
5.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 离子,质量数为A,则ng该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
A.![]() |
B.![]() |
C.(A-N+2)mol |
D.![]() |
6.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
A.原子半径:r(A)>r(B)>r(D)>r(C) |
B.原子序数:d>c>b>a |
C.离子半径:r(C3-)>r(D-)>r(B+)>r(A2+) |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
8.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 < r(Y) < r(Z) < r(W) |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
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
9.
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A | B | C | D | E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2 | 0.071 | 0.099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1 | -1 |
A.A、B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B>A |
B.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E->D- |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D<H2C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4>HEO4 |
10.
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A.②⑤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11.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 >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 >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3.
中华先人在以化学为核心的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中国古代发明的产物与有机物无关的是( )
①青铜冶炼②酿酒酿醋③制造火药④做豆腐⑤制饴糖⑥炼金丹⑦树皮造纸⑧制陶瓷
①青铜冶炼②酿酒酿醋③制造火药④做豆腐⑤制饴糖⑥炼金丹⑦树皮造纸⑧制陶瓷
A.①⑤⑥⑧ | B.①③⑥⑧ | C.③⑤⑥⑦ | D.②④⑦⑧ |
14.
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
B.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 |
C.沸水浸泡海带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I-的溶解,并使之溶解更充分 |
D.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
15.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
2C(气)。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选择题- (共4题)
3.填空题- (共1题)
20.
(1)有以下8种物质:①Ne ②HCl ③P4 ④H2O2 ⑤Na2S ⑥NaOH ⑦Na2O2⑧NH4Cl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
②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③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④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⑤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
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
(2)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NaCl溶于水 ④HC1溶于水 ⑤O2溶于水 ⑥Na2O2溶于水。
①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填序号,下同);②仅离子鍵被破坏的是____;
③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___;④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____。
①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
②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③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④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
⑤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
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
(2)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NaCl溶于水 ④HC1溶于水 ⑤O2溶于水 ⑥Na2O2溶于水。
①未破坏化学键的是___(填序号,下同);②仅离子鍵被破坏的是____;
③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___;④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____。
4.实验题- (共1题)
2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mL__,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___和2mL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小心均匀加热,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
(4)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____(填“大”或“小”),有___气味。
(5)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____,②___。
(6)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mL__,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___和2mL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小心均匀加热,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加热前,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
(4)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____(填“大”或“小”),有___气味。
(5)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____,②___。
(6)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