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屋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当第一滴水落地时,第6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5、6滴水的距离约为1m,则屋檐高度约为:( )
A.25m; | B.4m; | C.5m; | D.6m。 |
3.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C. 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 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A. 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C. 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 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4.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
,物块在A、B两点均能恰好静止,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A.


C.


6.
如图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


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
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
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 |
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不变 |
7.
如图,斜面固定,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

A. 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在DE段时, A的加速度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
C. 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D. 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A. 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在DE段时, A的加速度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
C. 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D. 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5题)
12.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秒内的位移 6m,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这2秒内平均速度是3m/s | B.物体运动2秒末速度是6 m/s |
C.物体运动第2秒内的位移是2.5 m |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3m/s2 |
13.
如图,当车厢向右加速行驶时,一质量为m 的物块紧贴在车壁上,相对于车壁静止,随车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与物块的重力等大 |
B.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物块的弹力是由于物块发生了弹性形变 |
C.若车厢加速度变小,车壁对物块的弹力也变小 |
D.若车厢加速度变大,车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也变大 |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斜向下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 B.μ﹙mg-Fsinθ﹚ | C.μ﹙mg+Fsinθ﹚ | D.Fcosθ |
15.
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下降 | B.加速上升 |
C.减速上升 | D.减速下降 |
4.解答题- (共4题)
18.
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P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物体在0~4s内和4~10s内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
(2)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10s末物体离P点的距离.

(1)物体在0~4s内和4~10s内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
(2)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10s末物体离P点的距离.
19.
如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3.7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8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取g=10m/s2),试求:

(1)直杆下端刚到圆筒上端的时间;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1)直杆下端刚到圆筒上端的时间;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5.实验题- (共3题)
21.
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如图(a),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
(2)如图(b),将三根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
(3)如图(c),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使______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________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1)如图(a),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
(2)如图(b),将三根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
(3)如图(c),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使______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________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2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
与质量
的关系时,作出
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__
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
(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如图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 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__
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
(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如图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 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23.
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如图甲,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
(2)如图乙,将三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
(3)如图丙,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使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1)如图甲,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
(2)如图乙,将三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1.
(3)如图丙,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使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