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 |
B.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2eV的光子 |
C.一个氢原子从n=4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可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D.处于n=1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4eV的光子 |
2.
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同时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间夹角为45°。已知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


A.甲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
B.甲、乙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2 |
C.A、B两点的高度差为![]() |
D.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2.多选题- (共1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
B.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其分子间没有斥力 |
C.热量不能自发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
E.一定量的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
3.解答题- (共2题)
4.
倾角
的斜面与水平面如图所示平滑相接,A、B两完全相同的物块静置于斜面上,两物块相距s1=4m,B距斜面底端P点的距离s2=3m,物块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由静止释放物块A后1s再释放物块B。设A、B碰撞的时间极短,碰后就粘连在一起运动。取sin37°=0.6,cos37°=0.8,g=10m/s2,试求:
(1)B物块释放后多长时间,A、B两物块发生碰撞;
(2)A、B最后停在距斜面底端P点多远处。

(1)B物块释放后多长时间,A、B两物块发生碰撞;
(2)A、B最后停在距斜面底端P点多远处。

5.
如图(a)所示,一导热性良好、内壁光滑的汽缸水平放置,面积S=2×10-3m2、质量m=4kg、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cm,在活塞的右侧12cm处有一对与汽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K,大气压强p0=1.0×105Pa。现将汽缸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取g=10m/s2。求:
(1)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汽缸竖直放置后,当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时,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1)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汽缸竖直放置后,当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时,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4.实验题- (共1题)
6.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为装有挡光片的钩码,总质量为M,挡光片的挡光宽度为b,轻绳一端与A相连,另一端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m(m<M)的重物B相连。他的做法是:先用力拉住B,保持A、B静止,测出A的挡光片上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然后由静止释放B,A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光电门可测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算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将其视为A下落h(h≫b)时的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1)在A从静止开始下落h的过程中,验证以A、B、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用题目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由于光电门所测的平均速度与物体A下落h时的瞬时速度间存在一个差值Δv,因而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系统增加的动能(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减小上述Δv对结果的影响,小明同学想到了以下一些做法,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4)若采用本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在A从静止开始下落h的过程中,验证以A、B、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用题目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由于光电门所测的平均速度与物体A下落h时的瞬时速度间存在一个差值Δv,因而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系统增加的动能(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减小上述Δv对结果的影响,小明同学想到了以下一些做法,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A.减小挡光片上到光电门的距离h |
B.增大挡光片的挡光宽度b |
C.适当减小挡光片的挡光宽度b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