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B. 虽然见面只是微微点头, 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
C. 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你的高谈阔论,而是你说做就做的执行力。
D. 即使影子的黑暗吞没了太阳的光亮,我们也不必战战兢兢,因为心中有阳光,处处皆灿烂。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消防员奋战在抗洪的第一线, 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3.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2.字词书写(共1题)

4.
给加着重号的汉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时间不会停止,脚步也不会停_____。6年砥砺奋进,40年改革不息,70年长歌未央,从开启新纪元到跨入新时期,我们又来到一个新的时间节点。让我们以梦为马,披荆斩_____, 再创辉煌!
(2)走上田1ǒng_____,欣赏春天的美景;融入江河,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shuò_____果,品味秋天的斑澜;走过寒冬,迎接春日的暖阳。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行,忽又开朗的情景。
C. 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摹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D. 本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 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神奇的电子书包》,完成下列小题。

①提起书包,人人为之动心,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背脊,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内存1MB。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都可用,一用就是几十年。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铅笔、钢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储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預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有难度。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太贵,难以在全国普及。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张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

⑦称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题1】由选文第②③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书包“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第④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话回答)
【小题3】结合选文,谈电子书包的使用有哪些意义。 (至少写三点)
【小题4】假若你是电子书包的设计者,结合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想使电子书包具有什么功能?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7.
阅读《少年的秘密》,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时候冰糕三分钱一支,但一个夏天也吃不上几支,任凭串乡卖冰糕的吆喝声从村东传到村西,父母也貌似听不到。小孩子的汗水在脸上淌,用手抓出一道道泥印,跟在冰糕箱后面跑,直到卖冰糕的出了村,望不见了,才悻悻地走回家。有时肚子里的馋虫闹腾得厉害,也会把隐藏身体里的牛脾气放出来,热死了,热死了!边吵边把嘴巴撅起来,恨不得下地打滚,向父母示威。

②热就去冲一下凉,或喝点儿绿豆汤。母亲怎不知儿的心思,不过是装糊涂罢了。

③“热,还是热!”耳朵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越来越近了,馋虫都快被热哭了,要不是怕母亲打,肯定一屁股坐地上搓脚,耍无赖。

④"正午太阳最毒,冰糕肯定卖得贵,等下午了,冰糕快化了,卖冰糕的就得便宜卖,到那时再给你买哈。”听到母亲这句话,小孩的心总算放肚子里了,也不再喊热,把耳朵竖起,生怕卖冰糕的吆喝声出了村。

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卖冰糕的扯着脖子高喊贱卖了,贱卖了,二分钱一支!小孩牵一下母亲衣角,母亲意会,忙说再等等,一会儿他肯定还得贱卖。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卖冰糕的就改了吆喝声,贱卖了,贱卖了,冰糕一分钱一支了!

⑥小孩手里攥着一分钱,端着碗,飞奔着跑到冰糕箱前。雨天里的风很凉,小孩边吃冰糕边打哆嗦,可嘴角却带着笑,小孩的幸福就这样简单。

⑦小孩长成了少年,懂得家庭的困苦和父母的不易,一分钱放在父母完里也是沉甸甸的,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舍得买一支冰糕吃。他悄悄跟着父母去地里拔草,卖冰糕的吆喝声传进了耳朵,他假装没听到,但母亲这会儿耳朵灵了,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去买冰糕。他飞奔着跑出了玉米地,跑到村头买了一支冰糕使劲攥在手里,不敢拿着冰糕棍,生怕冰糕化了掉到地上就毁了。

⑧等他跑回自家玉米地,摊开手才发现冰糕已经化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他一拿也掉到了地上。母亲对他一顿臭骂:“你傻呀,买冰糕时也不看看,快化掉的冰糕你也买,冰糕攥在手里化得更快,你买完路上吃了就得了,还非得拿回来再吃,现在好了,一口也吃不着!”母亲越说越气,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父亲走过来,又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再去买一支,他没有接钱,只是默默在地里拔草,眼泪比脸上的汗珠还多。

⑨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没想到一路飞奔还是把冰糕攥化了。他心里的秘密,就这样被自己破坏掉了。那个夏天他没有再吃一支冰糕,天再热,他想起那支化掉的冰糕,心里就像冷风吹。

⑩他明白母亲为何那样生气,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他没有吃到冰糕,而他一直没说出那个秘密,因为怕母亲知道实情后,会自责,会难过。

⑪那个夏天过后,少年长大了。

【小题1】“少年”对“吃冰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你依据全文填空。
时间
“吃冰糕”的态度
内心情感
小时候
(1)
吃到冰糕的兴奋、喜悦
(2)
不愿再吃冰糕
(3)
 
【小题2】阅读全文,说说少年心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
【小题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回答。

5.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1)鲸鱼是用肺呼吸的,《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_________________,潜艇的主人是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_______________》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画像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朝花夕拾》

6.课内阅读(共1题)

9.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十余岁 阅:__________
(2)不可得 竟:__________
(3)非木柿 是:__________
(4)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 啮: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老河兵闻   何陋
B. 石性坚重 太丘舍去,去后
C. 以诱敌 石性坚重
D. 岂能暴涨携之去 愿市鞍马
【小题3】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两只石善并列着沉入了河中。
B. 棹数小舟。   译文:划着几只小船。
C. 凡河中失石。 译文: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
D. 求之下流,固颠。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小题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善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本文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善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C. 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笑寺僧不懂得推究“物理”;而老河兵的“笑”,则是笑讲学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却还是判断错误。
D. 文中,讲学家认为石善应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而老河兵则认为由于河水的冲激,又硬又重的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应该到河的上游寻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