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题)
2.多选题- (共3题)
2.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顶端有一定滑轮,绕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与斜面底端的木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一小铁球相连,小球球心与斜面顶端等高;若由静止释放木块,小球落地后不再反弹,木块恰好能运动到斜面顶端;不计一切摩擦,运动过程中,木块和小球都可看做质点,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370,斜面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0.5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0.6,cos370=0.8,则木块上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落地速度是2m/s |
B.小球经0.5s落地 |
C.木块与小球的质量之比是5:3 |
D.木块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
3.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物体 A、B(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作用在物体 A 上,使物体 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 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则( )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
B.外力施加的瞬间A、B 间的弹力大小为 M(g-a) |
C.A、B 在 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
D.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 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
4.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 -0.2m 和x=1.2m 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cm.图示为t=0 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 和x=0.8m 的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 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两列波的周期均为 1s
B. 在t=0.75s 时刻,质点P、Q 都运动到M 点
C. 质点M 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D. 在t=2s 时刻,质点M 的纵坐标为-2cm
E. 在 0~2s 这段时间内质点M 通过的路程为 20cm

A. 两列波的周期均为 1s
B. 在t=0.75s 时刻,质点P、Q 都运动到M 点
C. 质点M 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D. 在t=2s 时刻,质点M 的纵坐标为-2cm
E. 在 0~2s 这段时间内质点M 通过的路程为 20cm
3.解答题- (共3题)
5.
如图,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1.0kg,长为L=2.55m的薄板A。薄板A由两种不同材料拼接而成,其上表面以ab为分界线,其中ab以上部分光滑,长度为L1=0.75m,下表面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在薄板A的上表面上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同时将A、B由静止释放,已知B与A的上表面ab以下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2=0.25,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5,认为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物块B从薄板A上滑到斜面上时速度不变。取g=10m/s2,sin37°=0.6。求:

(1)B从开始滑动到刚经过ab时所用的时间;
(2)B在A上滑动的总时间;
(3)从A、B分离到A在斜面上追上B所用的时间。

(1)B从开始滑动到刚经过ab时所用的时间;
(2)B在A上滑动的总时间;
(3)从A、B分离到A在斜面上追上B所用的时间。
6.
减速带是交叉路口上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在某小区门口有一橡胶减速带(如图),有一警用巡逻车正以最大速度25m/s从小区门口经过,在离减速带90m时警察发现一逃犯正以10m/s的速度骑电动车匀速通过减速带(电动车始终匀速),而巡逻车要匀减速到5m/s通过减速带(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减速到5m/s后立即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到最大速度继续追赶,设在整个过程中,巡逻车与逃犯均在水平直道上运动,求从警察发现逃犯到追上逃犯需要的时间.

7.
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n=
,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单色光射到玻璃砖上表面,入射方向与界面的夹角θ=30°,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4.0 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A、B),求玻璃砖的厚度。


4.实验题- (共2题)
8.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钩码、纸带、细线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钩码拉动小车,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某同学操作实验步骤如下,有错误或不需要的步骤是____填写字母)
E.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F.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图乙中各计数点的距离为:AB ="3." 00cm、AC=l0.16cm、AD=" 21." 48cm、 AE=36.95cm,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某同学操作实验步骤如下,有错误或不需要的步骤是____填写字母)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
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
C.适当抬高长木板的右端,使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推小车,小车能匀速运动 |
D.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
F.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图乙中各计数点的距离为:AB ="3." 00cm、AC=l0.16cm、AD=" 21." 48cm、 AE=36.95cm,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
在用 DIS 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 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微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发射器) 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力传感器的拉 力为 F,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不变,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若干次, 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 g=10m/s2)

(1)下列不必要的两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2)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N。
(3)从图像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_______kg。
(4)为得到 a 与 F 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
调整到 tan
=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1)下列不必要的两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重物在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上 |
B.实验前,需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
C.应使小车质量远大于重物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
D.实验中需要用弹簧秤量出力学传感器的重量 |
(3)从图像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_______kg。
(4)为得到 a 与 F 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