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从同一高度向上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t1时刻两物体的高度相同 |
B.在t=t1时刻甲和乙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
C.在t=t2时刻甲所受的拉力等于乙所受的拉力 |
D.在0~t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
2.
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且M>m,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则当人拉着绳向后退回一步后,人和物块仍保持静止,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1、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人拉绳的力的大小为F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F3均不变 | B.F1增大、F2增大,F3不变 |
C.F1增大、F2减小、F3减小 | D.F1减小、F2减小,F3不变 |
3.
关于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 |
B.在探究平均速度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
C.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
4.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 |
B.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
C.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D.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
6.
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
A. ![]() | B. ![]() | C. ![]() | D. ![]() |
7.
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通常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和非静止轨道卫星B组网而成.若有A、B两颗这样的卫星,轨道面相同,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轨道高度为h1和h2,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第一宇宙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A.


C.


8.
某单摆由1m长的摆线连接一个直径2cm的铁球组成,关于单摆周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大球替代小球,单摆的周期不变
B. 摆角从5°改为3°,单摆的周期会变小
C. 用等大的铜球替代铁球,单摆的周期不变
D. 将单摆从赤道移到北极,单摆的周期会变大
A. 用大球替代小球,单摆的周期不变
B. 摆角从5°改为3°,单摆的周期会变小
C. 用等大的铜球替代铁球,单摆的周期不变
D. 将单摆从赤道移到北极,单摆的周期会变大
10.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电场强度有关 |
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
C.将正点电荷从电场强度为零的一点移动到电场强度为零的另一点,静电力做功为零 |
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11.
通电直导线旁放一个金属线框,线框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在线框abcd中没有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情况是( )


A.线框向右移动 |
B.线框以AB为轴旋转 |
C.线框以ad边为轴旋转 |
D.线框以ab边为轴旋转 |
12.
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
A.![]() ![]() | B.![]() |
C. ![]() | D. ![]()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14.
马沿水平方向拉车,车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
B.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不同性质的力 |
C.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
D.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15.
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角速度为ω,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 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
C.从动轮的角速度为![]() | D.从动轮的角速度为![]() |
16.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c点,t=0.6s时波恰好传到e点,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a、b、c、d、e是介质中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0.5s时质点b、c的位移相同 |
B.当t=0.6s时质点a速度沿y轴负方向 |
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沿x轴正方向移动了3m |
D.质点d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cm |
17.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A、B两个带电小球(可以看成点电荷),A球带电量为+3q,B球带电量为﹣q,由静止同时释放后A球加速度大小为B球的两倍.现在A、B中点固定一个带正电C球(也可看作点电荷),再由静止同时释放A、B两球,结果两球加速度大小相等.则C球带电量为( )


A.![]() | B.![]() | C.![]() | D.![]() |
18.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大都是相互联系的,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很多物理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
C.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
4.填空题- (共5题)
19.
如图所示,两个大小相同、质量分别为mA、mB的球体,球A套在水平细杆上,球A与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由于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两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风力大小为__,球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

20.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折成直角,且ab=1.5bc,c端可绕水平轴自由转动,a端用绝缘细线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空间存在着垂直导体棒平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当导体棒中通有电流时,它恰好ab保持水平静止,如图所示,则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是__,电流大小为__(不计导体棒中电流产生的磁场).

21.
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若此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所转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则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__m(保留1位小数);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且不计胶片头与片尾的长度,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的时间为__分钟(保留1位小数).

22.
据预测,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力为700N的人在“宜居”行星表面的重力将变为1120N.该行星绕恒星A旋转,其到恒星A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倍,恒星A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2倍.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__倍,在该行星上的“一年”与在地球上的“一年”之比为__.
23.
质量为M=1.5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入物块,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水平速度10m/s穿出.则子弹穿过物块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__ kg•m/s,子弹穿出物块时,物块获得的水平初速度为__m/s.
5.解答题- (共3题)
24.
如图所示,长为L的平板车,质量为m1,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以速度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与此同时,将一个质量为m2的小物块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点(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PB=L/4,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已知小物块下落过程中不会和平板车相碰,所有摩擦力均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物块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物块在平板车上停留的时间.

(1)小物块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物块在平板车上停留的时间.
25.
如图所示,高台的上面有一竖直的1/4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R=1.25m,轨道端点B的切线水平.质量m=0.5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由轨道顶端A由静止释放,离开B点后经时间t=1s撞击在足够长的斜面上的P点.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底端C与B点的水平距离x0=3m.当滑块m离开B点时,位于斜面底端C点、质量M=1kg的小车,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恰好在P点被m击中并卡于其中.滑块与小车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碰后立即撤去拉力F,此时小车整体速度变为3.2m/s,仍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小车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离开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拉力F大小;
(3)小车在碰撞后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1)滑块离开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拉力F大小;
(3)小车在碰撞后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26.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轨道MN、MʹNʹ间距为L,其中MO和MʹOʹ段与金属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ON和OʹNʹ段光滑且足够长,两轨道的交接处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导轨电阻不计,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和电流传感器,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区域PQPʹQʹ内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d,PPʹ的高度为h2=0.3m.现开启电流传感器,同时让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ab自高h1=1.5m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杆与导轨垂直且保持接触良好,电流传感器测得初始一段时间内的I﹣t(电流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I0为已知).求:

(1)金属杆第一次进入磁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v1(重力加速度为g取10m/s2);
(2)金属杆第一次离开磁场到第二次离开磁场区域时的时间间隔△t的大小(此后重力加速度取g);
(3)电阻R在t1﹣t3时间内产生的总热能QR(用v1和其他已知条件表示);
(4)定性画出t4时刻以后可以出现电流的、且金属杆又回到OOʹ的这段时间内可能的I﹣t关系图象.

(1)金属杆第一次进入磁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v1(重力加速度为g取10m/s2);
(2)金属杆第一次离开磁场到第二次离开磁场区域时的时间间隔△t的大小(此后重力加速度取g);
(3)电阻R在t1﹣t3时间内产生的总热能QR(用v1和其他已知条件表示);
(4)定性画出t4时刻以后可以出现电流的、且金属杆又回到OOʹ的这段时间内可能的I﹣t关系图象.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