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2017-2018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6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称职(chèn) 窸窣(sū)  陛下(bì)
B.匿笑(nì)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扒窃(pá)  头衔(xián)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瑞没被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所吓倒,而是沉着应战,终于赢得比赛。
B.能歌善舞的王丽当上了文艺委员,成绩优秀的王楠当上了学习委员,这真是各得其所啊!
C.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大有益处的。
D.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C.秋天的腾冲,是最美的季节。
D.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小题1】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小题2】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后写____,再写____;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
【小题3】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4】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的原因最恰当的一项(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小人书约会的童年
张林
我的童年时代,是小人书流行的时代。且不说城里的书店,单是乡里的供销社,都有小人书小巧靓丽的身影。小人书作为那个时代孩子的主要读物,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时光都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幸福地跳荡,温暖地铺开。
我最早接触小人书,是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那年刚入秋,我患了重感冒,在乡里医院久治不愈,爸爸放下手头的工作,骑自行车把我驮到离家40余里地远的镇医院救治。为了让我在住院期间心情愉悦,爸爸几乎走遍了镇里的各大商店,给我买了许多小人书。小人书里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领进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世界。小人书帮助我打发了住院日期间孤寂的时光,也扩大了我的识字量。出院后,我竟然带回家半纸箱子小人书!在和小伙伴们玩耍时,我会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我读过的书中的故事,小伙伴们满含钦佩的目光更激发了我对小人书的热爱。
假日里,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地与我心爱的小人书约会。即使离开家门,巴掌大的小人书也常常是和我如影随形。从兜里掏出,掌中摊开,通俗易懂的文字,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令我如醉,如痴。每当翻开一本崭新的小人书,我都会无比兴奋。小人书为我营造了一介神奇的幻想世界,翻开小人书,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的窗,我从中看到了描绘在一页页小小纸张上的世界,形象生动,鲜活逼真。我和书中讲述的故事里的人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和他们经历着同样的生活。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感动了,那种强烈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乡里供销社的文具柜台里,摆着许多小人书。一放假,我就会以买铅笔、橡皮、本子等借口,跟爸爸要钱,偷偷去买小人书。因怕爸爸责骂,新买回来的;小人书,我总会偷偷地藏进书包里或是压在炕席底下,深夜借着手电筒的光,躲在被窝里读,有时也拿到学校里去读。
没有钱买小人书,我有时也会腻在柜台前,对营业员说:“阿姨,把那本小人书拿来给我瞧瞧。”营业员把小人书拿到柜台上,我快速地翻动书页,看里面的画面。因为口袋里没钱,即便我心里十分喜欢,也只能装着不喜欢的样子,对营业员说:“这本不好,拿另外一本来看看。”营业员又把我指着的另一本小人书放到柜台上让我翻看,我便又快速地翻看着这本小人书。连翻了两本都不买,再要营业员拿另一本看,那就不行了,营业员会板着脸说:“你这小孩到底买不买?买不起就不要来动心眼儿。”
见别的小伙伴买了小人书,我也总要想办法去读。有时一个小伙伴翻看小人书,便有几个小伙伴围成一圈,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几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书页上的画面,我们会小声地念着画面下方的文字,傻傻地盯着生动的画面,默默地在心里记下书中的故事,好在别人面前炫耀。
夕阳下,捧读心爱的小人书,内心无比激动又无限神往。小人书的世界既遥远又近在咫尺。夜里做梦,我会梦见小人书里的人物和画面,甚至梦见自己就成了小人书里的人物,和小人书里的人物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本小人书读完,仿佛就是一生了。
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童年的我也在一个个故事里,在一页页画面中不知不觉长大、成熟。童年与小人书约会的记忆永远不会消散,它会被时光的刻刀镌刻于岁月的碑石上,成为永恒。
【小题1】本文详略结合地叙述了“我”与小人书的故事,其中详写的是哪两件事?
【小题2】“一本小人书读完,仿佛就是一生了。”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3】“静静地与我心爱的小人书约会”,“童年与小人书约会的记忆永远不会消散”,文中两次写到“我”与小人书的“约会”,有什么作用?
【小题4】从全文看,小人书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