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6.如图,甲船从A处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沿正北方向航行,乙船在B处沿固定方向匀速航行,B在A北偏西105°方向用与B相距10 {#mathml#}{#/mathml#} 海里处.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C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D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
7.如图,甲船从A处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沿正北方向航行,乙船在B处沿固定方向匀速航行,B在A北偏西105°方向用与B相距10 {#mathml#}{#/mathml#} 海里处.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C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D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
8.如图,甲船从A处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沿正北方向航行,乙船在B处沿固定方向匀速航行,B在A北偏西105°方向用与B相距10 {#mathml#}{#/mathml#} 海里处.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C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D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
9.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接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blank#}1{#/blank#};若要使电灯L1和L2接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blank#}2{#/blank#};若同时闭合开关{#blank#}3{#/blank#},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2.单选题- (共5题)
10.
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现有物理量单位:
(米)、
(秒)、
(库)、
(安)、
(伏特)、
(法拉)、
(特斯拉)和
(韦伯),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与力单位
(牛)等价的是()









A.![]() | B.![]() | C.![]() | D.![]() |
11.
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与物体A和B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的质量为
,物体B的质量为M,且
。现用大小相等的水平恒力
、
拉A和B,从它们开始运动到弹簧第一次最长的过程中( )

A. 因
,所以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变
B. A的动能最大时,B的动能也最大
C.
和
做的总功为零
D. 弹簧第一次最长时A和B总动能最大





A. 因

B. A的动能最大时,B的动能也最大
C.


D. 弹簧第一次最长时A和B总动能最大
12.
质量分别为
和
的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
和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
、
后受摩擦力的作用减速到停止,其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
大小相等
B.
和
对A.B做功之比为
C. 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D. 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








A.


B.



C. 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D. 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

13.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 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多选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某物体自空间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点,其轨迹为一抛物线,现仿此抛物线制作一个光滑滑道并固定在与OA完全重合的位置上,然后将此物体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在下滑过程中物体未脱离滑道,P为滑道上一点,OP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角,则此物体 ( )


A.由O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 |
B.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 |
C.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 |
D.物体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16.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动能Ek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上升过程中受到阻力f作用,图中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中的某一个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地面为零势能面,ho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图上坐标数据中的k为常数且满足0<k<l,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的是动能、重力势能随上升高度的图像 |
B.上升过程中阻力大小恒定且f= kmg |
C.上升高度![]() |
D.上升高度![]() ![]()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当频率一定的声源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增大
E.当频率一定的声源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一定增大
A.波源在某介质中做频率为![]() ![]() ![]() |
B.光波和机械波都可以发生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
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该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
D.根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
4.解答题- (共4题)
18.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OA与传送带相切相连,下方的CD水平轨道与他们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OA的半径
,传送带长
,圆轨道OA光滑,AB与CD间的高度差为
。一滑块从O点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B点时(无论传送带是否运动),静止在CD上的长为
的木板(此时木板的末端在B点的正下方)在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此时滑块落入木板中,已知滑块与传送带的摩擦因数
,木板的质量
,木板与CD间的摩擦因数为
,
取
,求:

(1)如果传送带静止,求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
(2)如果传送带静止,求
的取值范围。
(3)如果传送带可以以任意速度传动,取
,试判断滑块还能否落在木板上。











(1)如果传送带静止,求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
(2)如果传送带静止,求

(3)如果传送带可以以任意速度传动,取

19.
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小物块放在长直水平面上,用水平细线紧绕在半径为R、质量为
的薄壁圆筒上。
时刻,圆筒在电动机带动下由静止开始绕竖直中心轴转动,转动中角速度满足
(
为已知常数),物块和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求:

(1)物块做何种运动?请说明理由。
(2)物块运动中受到的拉力。
(3)从开始运动至
时刻,电动机做了多少功?







(1)物块做何种运动?请说明理由。
(2)物块运动中受到的拉力。
(3)从开始运动至

20.
为训练宇航员能在失重状态下工作和生活,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的环境。在地球表面附近,当飞机模拟某些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就可以在飞机座舱内实现短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现要求一架飞机在速率为
时进入失重状态试验,在速率为
时退出失重状态试验,重力加速度
,试问:
(1)在上述给定的速率要求下,该飞机需要模拟何种运动,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选择失重时间的长短?试定量讨论影响失重时间长短的因素。
(2)飞机模拟这种运动时,可选择的失重状态的时间范围是多少?



(1)在上述给定的速率要求下,该飞机需要模拟何种运动,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选择失重时间的长短?试定量讨论影响失重时间长短的因素。
(2)飞机模拟这种运动时,可选择的失重状态的时间范围是多少?
21.
2015年9月3日,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56门礼炮鸣放70响,举行盛大阅兵仪式。若某个礼炮弹质量为
,从地面竖直上空
高度后速度减小到零,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两片弹片。礼炮弹升空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
,礼炮弹爆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E且全部转化为两块弹片的动能,求:
(1)礼炮弹从地面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礼炮弹的冲量;
(2)礼炮弹爆炸后瞬间其中一片的速度大小。



(1)礼炮弹从地面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礼炮弹的冲量;
(2)礼炮弹爆炸后瞬间其中一片的速度大小。
5.实验题- (共1题)
22.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得加速度a=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得加速度a=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 B.木板的质量m1 |
C.滑块的质量m2 |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