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通州区高三1月份摸底考试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5856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10cm,质量为3kg.图甲是该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图乙是用滑轮组将该正方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问:

2.

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3.

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4.

如图所示的滑轮是{#blank#}1{#/blank#}滑轮,在“探究其工作时的特点”的活动中,应在{#blank#}2{#/blank#}方向匀速拉动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量的实验表明,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该滑轮最多可以省{#blank#}3{#/blank#}的力;学校旗杆顶端装滑轮的好处是改变力的{#blank#}4{#/blank#}.

5.

如图所示的滑轮是{#blank#}1{#/blank#}滑轮,在“探究其工作时的特点”的活动中,应在{#blank#}2{#/blank#}方向匀速拉动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量的实验表明,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该滑轮最多可以省{#blank#}3{#/blank#}的力;学校旗杆顶端装滑轮的好处是改变力的{#blank#}4{#/blank#}.

6.

如图所示,AB为一根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杆上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且BC:AC=1:2,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30N的拉力F,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blank#}1{#/blank#}N,该杠杆属于{#blank#}2{#/blank#}(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若保持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blank#}3{#/blank#}(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单选题(共4题)

7.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质量的表达式为(    )
A.B.
C.D.
8.
如图所示,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框,线框上下边的距离小于磁场边界bd间距离,下边水平。线框从水平面a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bd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框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b、Fc和Fd,且线框匀速通过d水平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于线框在c处速度大于b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则Fc>Fb
B.由于线框在c处速度小于d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则Fc< Fd
C.由于线框在b处速度小于d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则Fb < Fd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
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象如图所示,则
A.交流电的频率是0.02s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2
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A
10.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粒子的散射实验B.光电效应实验
C.电子的发现D.中子的发现

3.解答题(共4题)

11.
如图12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直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A点距轨道最低点的竖直高度为4R。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物块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C时速度v的大小;
(2)在最高点C时,轨道对小物块的作用力F的大小。
12.
质量为m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时跟静止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A球以的速率反向弹回,而B球以的速率向右运动,求:
(1)小球B的质量mB是多大?
(2)碰撞过程中,小球B对小球A做功W是多大?
13.
如图14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面向里;第四象限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的粒子自y轴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第四象限,经x轴上的Q点进入第一象限。已知P点坐标为(0,-2),Q点坐标为(4,0),不计粒子重力。求:

(1)求粒子过Q点时速度的大小。
(2)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一定值B,粒子将以垂直y轴的方向经H点进入第二象限,求B的大小及H点的坐标值;
(3)求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运动的时间t。
14.
如图所示,M′MNN′为放置在粗糙绝缘水平面上的U型金属框架,MM′和NN′相互平行且足够长,间距l=0.40m,质量M=0.20kg。质量m=0.10kg的导体棒ab垂直于MM′和NN′放在框架上,导体棒与框架的摩擦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0T。t=0时,垂直于导体棒a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2.0N,导体棒ab从静止开始运动;当t=t1时,金属框架将要开始运动,此时导体棒的速度v1=6.0m/s;经过一段时间,当t=t2时,导体棒ab的速度v2=12.0m/s;金属框架的速度v3=0.5m/s。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ab始终与MM′和NN′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导体棒ab的电阻r=0.30Ω,框架MN部分的阻值R=0.10Ω,其余电阻不计。设框架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

(1)求动摩擦因数μ;
(2)当t=t2时,求金属框架的加速度;
(3)若在0~t1这段时间内,MN上产生的热量 Q=0.10J,求该过程中导体棒ab位移x的 大小。

4.实验题(共1题)

1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必须消除摩擦力的影响,通常可以将木板适当倾斜,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近似做 运动。
(2)为了减小误差,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需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400g,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 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10g~40g B.200g~400g C.1000g~2000g
(3)图9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A、B、C、D、E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由该纸带可求得打点“C”时小车的速度vc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单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