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根据下列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该译著宣传的进步观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导思想叫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对中国政局有何重大影响?(2分)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个)?(2分)1918年开始该运动的新内容是什么?(2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该译著宣传的进步观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导思想叫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对中国政局有何重大影响?(2分)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个)?(2分)1918年开始该运动的新内容是什么?(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2分)该事件的发生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3)在下图方框中填入以下内容:(3分)
A.瑞金B.遵义C.吴起镇
(4)1935年在B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影响?(4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2分)该事件的发生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3)在下图方框中填入以下内容:(3分)
|

(4)1935年在B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影响?(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
材料二 “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2)***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3)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材料一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
材料二 “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2)***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3)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2.选择题- (共15题)
7.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8.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4.
历史谱写歌曲,歌声凝聚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
15.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