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5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30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⑴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⑶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含义是什么?
2.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追溯屈辱岁月】
材料一: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上述史料出自哪一部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一曾经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两个史实)。
【追求民族独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3)为了弥补“第二期”的不足,先进的中国人引入了西方哪一进步思想理论?先后发起了哪些探索?
(4)通过对以上历史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3.
某中学八年级三班要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学习板块
相关史实(各一例)
开天辟地
(1)重要会议:__________________
星火燎原
(2)重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战略转移
(3)军事行动: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烽火
(4)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___
(5)重要会议:__________________
主力决战
(6)重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_
推翻王朝
(7)标志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8)感悟:
 
4.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1945年,***、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下图)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人物是谁?他与该校有什么联系?
(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结局如何?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共商国家大计”?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选择题(共19题)

5.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7.
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国威。”这位英雄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邓世昌
D.佟麟阁
8.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
9.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天演论》
10.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
11.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12.
“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下面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
13.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4.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5.
某中学中考后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路线应是( )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16.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7.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首歌谣,下列选项中哪项和题意有关(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
18.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开始于
A.八一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南京人屠杀
19.
***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20.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张少帅最大的历史性贡献在于(    )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B.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D.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21.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
老张是二十世纪初的商人,他可以做到的事有
①坐京张铁路的火车去北京看香山红叶  
②在天津发电报给上海做生意的儿子
③在早饭时阅读《申报》     
④边吃晚饭边看《新闻联播》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
23.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 ,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B.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