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5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
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1)材料一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材料中的君臣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
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读书、看报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作者是谁?他的主张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最相似?
(2)图二是一部外国译著,请你推断该书的译作者应该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
(3)图三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领导人是谁?
(4)图四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图1至图4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历程,请你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
(6)认真研读图一至图四,请你给本组图片加上一个历史主题。
3.
图片、影像资料不仅是历史呈现的方式,也是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途径。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22题)

4.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5.
“北洋舰队的覆灭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文中“数十年求索”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6.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颂扬谁的伟大业绩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林则徐
7.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0.
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说法能够验证此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了新文化运动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翻开19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当时先进中国人的“中国梦”是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2.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13.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看他主张
A.求富自强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14.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5.
武昌起义前社会上流行一首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B.清朝统治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清朝的反动统治已经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度愤慨
D.命里注定,清政府就要覆亡了
16.
2015年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下列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说法不正确是
A.他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B.他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C.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他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被誉为“国父”
17.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一文钱也没有),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应该是
A.改良立宪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D.民主和科学
1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对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激烈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运动。这个运动应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9.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所以我们学界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护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与该宣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土地革命
20.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唱着这首国民革命时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开展了(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万里长征
21.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22.
“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可能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 )
A.香港B.重庆C.瑞金D.沈阳
23.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
①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激发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视 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24.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
25.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 ,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B.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