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十五中学2018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553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展开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柳秃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骞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决定一个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往往是在他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我要求囯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当时的国家危局,罗靳福总统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表达了罗斯福总统的什么意愿?他的这一演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三 :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中国在世界中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大胆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的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时代》周刊为什么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举例说明1978年,他的哪些重大决策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
(4)依据罗斯福和邓小平“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的重大举措,应如何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
4.
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三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崛起中获得什么重要启示?

2.选择题(共24题)

5.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
“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北京、福州、上海等地,开办了外语学校、海军造船厂、机器制造局等。其中,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福州船政局B.湖北织布官局
C.江南制造总局D.汉阳铁厂
9.
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10.
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 下列理论 ( 思想) 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1.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2.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13.
***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4.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一项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5.
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这里的“伟大的胜利”是指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16.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17.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为了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张謇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下列史实和张骞无关的是(  )
A.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B.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C.是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D.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18.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19.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
20.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1.
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 ( )
A.农业集体化B.人民公社制度
C.土地私有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题文)1971年***十分高兴的做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  )
A.提出和平公尺的五项原则B.确立“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
“l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24.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
25.
造成下图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26.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7.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8.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