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尼局(尼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尼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尼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这次探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李鸿章的局限性是什么?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自强运动”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今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纪念?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并指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动使五四运动取得哪些初步胜利?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2.选择题- (共26题)

A.甲午战争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骞提出“实业教国”的口号 |
D.《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
C.《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 D.《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
A.辛亥革命 | B.维新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 B.提倡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 |
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
A.放弃天朝观念 |
B.学习西方技术 |
C.拥护民主共和 |
D.反抗列强侵略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

A.秋收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南昌起义 | D.广州起义 |
A.改善农民生活 |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C.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 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和平民主建国 |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A.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没 |
A.九一八事变 | B.淞沪会战 | C.南京大屠杀 | D.卢沟桥事变 |
A.产生 |
B.初步发展 |
C.黄金时代 |
D.衰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