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升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
(20世纪30、40年代)
材料四

(4)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2、图3分别反映了哪一战役?图4中的签字仪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图2、图3与图4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5)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升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
(20世纪30、40年代)
材料四

(4)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图2、图3分别反映了哪一战役?图4中的签字仪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图2、图3与图4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5)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

(4)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5)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1)《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

(4)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5)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3.
在学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了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中共成立)
(1)结合下图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请完成《中共“一大”内容简表》
(中共“二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二大”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次历史事件让中国共产党得到怎样的认识?
(中共成立)
(1)结合下图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请完成《中共“一大”内容简表》
项目 | 内容 |
党的名称 | 中国共产党 |
奋斗目标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 ) |
中心工作 | ( ) |
成立中央局 | (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
(中共“二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二大”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次历史事件让中国共产党得到怎样的认识?
2.判断题- (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北京条约》增开北京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改正:
(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在杭州召开,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
改正: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改正:
(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改正:
(1)《北京条约》增开北京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改正:
(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在杭州召开,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
改正: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改正:
(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改正:
3.列举题- (共3题)
5.
报刊杂志在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l)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2)孙中山在 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闸发为三民主义。
(3)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l)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2)孙中山在 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闸发为三民主义。
(3)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6.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l)鲁迅的白话小说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冼星海创作的 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
(l)鲁迅的白话小说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冼星海创作的 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
7.
列举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1) 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
(2) 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 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将军血洒疆场。
(1) 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
(2) 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 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将军血洒疆场。
4.选择题- (共19题)
8.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 B.李老金 | C.张老木 | D.赵老刚 |
10.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 C.洋务运动破产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2.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内容属于大纲规定的是
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没收地主土地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没收地主土地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13.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
B.民主科学 |
C.三民主义 |
D.实业救国 |
14.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广州市曾经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
B.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
D.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
15.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 伟大胜利 |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
C.革命圣地 战略后方 |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1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7.
作家魏巍曾写道:‘他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红军长征 |
D.井冈山会师 |
22.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4.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25.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列举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