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4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3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饱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反抗侵略,探索图强的抗争史。让我们将目光投射回100多年前,一起去感受那交织着腥风血雨和忠肝义胆的历史画卷。
【屈辱见证】

(1)根据图1思考,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制造图2惨景的强盗是谁?图3所示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慑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抗争探索】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二:致远舰直冲敌舰

材料三:①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
④1915年9月15日,……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3)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材料二图片中所示的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他们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精神品质,你有怎样的感受或启示?
(4)材料三①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什么事件?把②中的主张变为实践的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③中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写出④中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的名称。
【知往鉴今】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甲题计分)
甲题:导致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2点即可)?对此你有何感悟?
乙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表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在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四: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材料一中“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一思考“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示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它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说的“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
(4)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
问题探究: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创办了一所什么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此次国民革命期间最有成效的战争是什么战争?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什么事情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合作取得了哪场战争的胜利?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加的国共谈判是什么事件?内战爆发后,哪一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5)从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5题)

4.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上海青浦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8.
116 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的大屠杀
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10.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鸿章、鲁迅、胡适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A.中国的封建帝制正式结束
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13.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汉阳铁厂B.开平矿务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14.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5.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南北的事件是
A.“宁汉合流”
B.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东北易帜”
D.四一二政变
18.
下列哪一个不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
A.张作霖B.袁世凯 C.孙传芳D.吴佩孚
1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
①工农红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八路军
④解放军
⑤新四军
A.③④
B.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
20.
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划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是
A.徐州会战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1.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2.
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23.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24.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
25.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6.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A.魏源
B.张謇
C.林则徐
D.洪仁玕
27.
19世纪末,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中国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昭文新报》B.《新青年》C.《申报》D.《民报》
28.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