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湖南祁阳县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4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6/6

1.综合题(共4题)

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  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49 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
(2)“1900 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 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指什么?
(3)中国近代百年沧桑,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特征。 从百年沧桑巨变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2.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就此观点和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以辛亥革命为话题,写一篇200—3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述有条理,语言通顺)(9分)
3.
下列两段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4+4+2=10分)
材料一  日本在1997年使用中的5种教科书记述有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三光政策”(日语为“三光作战”,即烧光、杀光、抢光),新版教科书记述有关内容的则只有一种。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三光政策”发生在哪场战争中?(2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取得重大胜利的是哪次战役?(2分)
(2)材料二中提到了南京大屠杀,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于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何年何月?(2分)屠杀无辜军民多少?(2分)
(3)假如你是中国的外交官,对日本修订教科书等美化侵略的行径,将如何面对?(2分)
4.
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4+4+4+2=18分)
材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4分)
(2)材料一这一事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共方面派谁出面调停此事?(2分)
(3)材料二中蒋介石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2分)
(4)在上述两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4分)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2分)

2.选择题(共12题)

5.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关天培
7.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 宣传“尊孔读经”     B. 宣传维新变法
C. 宣传推翻清王朝     D. 宣传民主、科学
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9.
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B.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10.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强学会成立B.兴中会成立
C.公车上书D.保国会的成立
11.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国共实现合作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D.取消了“二十一条”
13.
小明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诗:“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进行长征,实现战略移
15.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指的是
A.日本对东北三省进行殖民统治
B.日本占领华北地区
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
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1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