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村料一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又在哪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3)通观中国近代史,概括分析为什么近代中国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会“有海无防”、屡战屡败?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姓名。
材料二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光琪说:“我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9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这一定要考虑进去。“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見图)。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

村料一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又在哪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3)通观中国近代史,概括分析为什么近代中国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会“有海无防”、屡战屡败?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姓名。
材料二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光琪说:“我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9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这一定要考虑进去。“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見图)。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

2.综合题- (共2题)
2.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注意用词一定要准确)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请写出这个政党的名称。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国,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5)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四次侵华战争,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注意用词一定要准确)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请写出这个政党的名称。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国,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革命史》何沁、罗正楷主编
(4)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列强侵华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其危害?(5)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3.选择题- (共28题)
5.
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俄国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俄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6.
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时间 | 进口货物 | 总值 | |||
鸦片 | 棉布 | 棉纱 | 其他 | ||
1850年 | 54% | 34% | 6% | 6% | 390.8万元 |
1870年 | 34% | 50% | 6% | 10% | 6457.4万元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允许鸦片贸易 |
B.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拓展中国市场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 |
D.上海成为近代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 |
9.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如图所示),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B.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
C.晚清政府更加的昏庸腐朽 |
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
14.
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
B.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
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
15.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
B.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
C.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城 |
16.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
B.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D.1912年元旦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
18.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A.建立党的组织,确定党的纲领,明确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 |
B.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问题 |
C.讨论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
D.讨论国共两党如何合作建立黄埔军校的问题 |
19.
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的核心精髓是
A.高扬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
B.实现共产主义 |
C.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20.
***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后,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中国特有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这条“革命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打士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②建立革命政权
③开展游击战争
④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全面进攻
①打士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②建立革命政权
③开展游击战争
④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全面进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3.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B.巧渡金沙江 |
C.吴起镇会师 | D.四渡赤水河 |
24.
《论持久战》是***于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其基本论点是: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史学界一般把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A.防御、反攻、决战 |
B.初期、中期、晚期 |
C.防御、相持、反攻 |
D.抵抗、相持、决战 |
25.
下列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民渴望和平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①人民渴望和平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6.
《***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8.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今年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
B.1936年西安事变 |
C.1937年七七事变 |
D.1938年台儿庄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