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5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地反映为请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活动猖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中国士兵的作战工具主要是传统的铁炮、火绳枪、弓箭、梭镖,很难对付敌人的重炮、来福枪。调集前线的各省军队互不配合,有时还公开武斗。在投降派所喧嚣的失败主义的影响下,虽然某些官兵英勇作战,但无法改变具有决定战役的失败形势。”
——徐凤晨、赵矢元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4年,美国纽约《世界报》,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6
(2)和材料二所述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幕是43年后,日本在中国再次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果你是该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你如何解说该事件?(提示:从该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手段或方式、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本质、警示语或启示等方面组织解说词)
2.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分类作品——归纳文艺成就)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
①《狂人日记》
②《黄河大合唱》
③《义勇军进行曲》
反映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有:
任务二(运用图表——解读经济发展)

(2)分析以上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面对着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124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张之洞和张謇的故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2)材料二中的“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什么事?试举一例。近代化的探索呈现什么特点?
4.
在近代史抗争的道路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抗争或探索,结果都失败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117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曾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指的是什么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及时间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战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大决战中的哪次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选择题(共37题)

5.
新疆建省后,其管辖范围同伊犁将军府所管辖范围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7.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 , 可以能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地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
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正确的理解是指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培台
9.
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台湾民众的抵抗
10.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1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它包括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主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护法运动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3.
下列哪一报刊的创办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A.
B.
C.
D.
14.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16.
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7.
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1937年B.1938年
C.1939年D.1940年
18.已知A、B两地相距40千米,中午12:00时,甲从A地出发开车到B地,12:10时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设甲行驶的时间为t(分),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   )

19.已知A、B两地相距40千米,中午12:00时,甲从A地出发开车到B地,12:10时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设甲行驶的时间为t(分),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   )

20.
南京,一个见证中国近代进程的一座城市,在这里,中国大门被打开;在这里,封建制度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A.1912年
B.1921年
C.1927年
D.1949年
21.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南湖游船开天地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扭乾坤
D.七届二中全会
22.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国民党新党纲
23.
2018年,东营市举行了中小学传唱百首红歌、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等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7周年系列活动。下列选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是
A.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
B.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
C.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定乾坤
D.延安圣地——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4.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5.
下列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叙述抗战错误的是
A.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
B.国民党政府在抗日初期抗战是积极的
C.广大官兵英勇抗敌
D.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消极反共。
26.
抗日战争中国,国共两党进行了坚决抵抗,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长沙会战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7.
下图是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的场景,与这种情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
B.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皖南事变
28.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舆论上欺骗人民
③为夺取抗战胜利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台儿庄战役B.孟良崮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D.千里跃进大别山
30.已知 x2=y3=z4 ,且x+y﹣z=6,求x、y、z的值.
31.
下表反映的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据表中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黄埔军校
32.
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A.国家赢得了独立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C.结束了中国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D.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33.
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上甘岭战役
③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④中朝军队五战五捷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3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5.摘苹果.

在○里填上“+”、“-”、“×”或“÷”,然后把乘法算式放到苹果树东北面的筐里,把除法算式放到苹果树东南面的筐里,加法算式放到西北面的筐里,减法算式放到西南面的筐里.

3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建成工业基础
B.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共产党掌握政权
3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39.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
40.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41.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赵老刚说:“我刚参加了科举考试。”王老德说:“我读过《申报》。”他们中很明显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老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