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请在材料一的方框中填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见下图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依据材料二,按时序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传播的进步思想及其所引发的政治运动。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说出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理由。
材料一 :见下图:

(1)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请在材料一的方框中填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见下图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依据材料二,按时序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传播的进步思想及其所引发的政治运动。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说出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理由。
2.
2019年将迎来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的重要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关联性,请说出该运动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
材料二: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并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下图)。

(4)依据材料四指出《时代》周刊选择***为封面人物时,当时中国国内革命的形势发展状况。图中“民主统一”是中国人对中国前途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等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追求具体指什么?
(5)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的重要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关联性,请说出该运动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
材料二: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并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下图)。

(4)依据材料四指出《时代》周刊选择***为封面人物时,当时中国国内革命的形势发展状况。图中“民主统一”是中国人对中国前途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等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追求具体指什么?
(5)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26题)
4.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6.
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
8.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 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
9.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A.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 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2.
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 |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曙光 |
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 | 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
13.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 B.护国运动 |
C.北伐战争 | D.二次革命 |
14.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
B.南通大生纱厂 |
C.汉阳铁厂 |
D.江南制造总局 |
15.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7.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 |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 | D.邀请***到重庆谈判 |
18.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
B.长沙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C.台儿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D.百团大战----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19.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 |
B.此事件成果是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
C.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
D.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20.
下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 B.千里跃进大别山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渡江战役的进行 |
21.
下列对西安事变发生原因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 | B.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联合抗日主张 |
C.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 | D.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华北,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
22.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23.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7.
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的情况,这就是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