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6399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7

1.字词书写(共2题)

1.
根据拼音,把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对应的田字格里。
miǎo     chàng liǎn chén
 然   收    热
cán kǎi    xiāo gù
 愧   感     云    禁
qiáo cuì jì    niàng
     酝
2.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沉默寡言    神采奕奕 鸡毛蒜皮 循规导矩 茅塞顿开
漠不关心    轰堂大笑 走头无路 出谋划策 按步就班
错别字
 
 
 
 
应改为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琴,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3】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小题4】如果你选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为什么选这两句呢?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说书
孙犁
①我的故乡的原始住处,据说是山西的移良,离山西省是很远的。在我们那一条街上,有好几户人家,以长年去山西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
②其中有一个人,我叫他德胜大伯,那时他有四十岁上下。每年回来,如果是夏秋之间农活稍闲的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吃过晚饭,坐在碾盘旁边去乘凉。一家大梢门两旁,有两个柳木门墩,德胜大伯常常被人们推请坐在一个门墩上面,给人们讲说评书,另一个门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纪大辈数高的人,和他对称。我记得他在这里讲过《七侠五义》等故事,他讲得真好,就像一个专业艺人一样。
③他并不识字,这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为身材高,我们都叫她“大个儿大妈”。她每天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敲着小铜锣卖烧饼馃子。德胜大伯回来,有时帮她记记账,他把高粱的茎秆,截成笔帽那么长,用绳穿结起来,横挂在炕头的墙壁上,这就叫“账码”,谁赊多少谁还多少,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④他对评书记得很清楚,讲得也很熟练,我想他也不是花钱到娱乐场所听来的。他在山西做生意,长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人都有,夜晚没事,也许就请会说评书的人,免费说两段,为长年旅行在外的人们消愁解闷,日子长了,他就记住了全部。他可能也说过一些山西人的风俗习惯,因为我年岁小,对这些没兴趣,都忘记了。
⑤德胜大伯在做小买卖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里。他留下一个独生子叫铁锤。前几年,我回家乡,见到铁锤,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里,屋里陈设,在全村也是最讲究的。他心灵手巧,能做木工,并且能在玻璃片上画花鸟和山水,大受远近要结婚的青年农民的欢迎。他在公社担任会计,算法精通。
⑥德胜大伯说的是评书,也叫平话,就是只凭演说,不加伴奏。在乡村,麦秋过后,还常有职业性的说书人,来到街头。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业余的,或是半职业性的。他们说唱完了以后,有的由经管人给他们敛些新打下的粮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买卖,比如卖针,在他说唱中间,由一个管事人,在妇女群中,给他卖完那一部分针就是了。这一种人,多是说快书,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做鼓架。他们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卖完针,就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⑦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员:擀毡条。
⑧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茶馆的大房子里。
⑨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⑩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选自孙犁《童年漫忆》,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种说书人。
【小题2】在叙述中,文章详写了哪种说书人?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3】德胜大伯独生子铁锤的记述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巴金和孙犁被誉为“当代散文星空中的双星”,请赏析第⑨自然段的妙处。
【小题5】通过对“听说书”的回忆,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阅读莫言《卖白菜》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着力描写一个买白菜的老太太有何作用?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综合运用题。
(1)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某校少部分同学却对“创文”工作意识淡薄,请你拟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进行“创文”宣传。
(2)走在上学路上,你突然发现前面的同学把口香糖吐在地上,请你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来劝阻他。

6.作文(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9.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年轻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题目填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然后写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