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陂区部分学校七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639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4

1.选择题(共3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丰富肥料滋养的土地,是   的土地;没有先进文化沐浴的民族;是   的民族;没有优秀浸润的心灵,是   的心灵。
A.贫瘠 愚昧 荒芜B.贫穷 愚蠢 荒凉C.贫瘠 愚蠢 荒凉D.贫穷 愚昧 荒芜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通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C.运动会约在上午12点钟左右闭幕。
D.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4分)( )
①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②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③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④与毁坏他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真像一个英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2.句子默写(共1题)

4.
填空。(共8分,每空2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⑶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题中的“左迁”指的是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武汉长江隧道
①“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建成,是长江过江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②“万里长江第一隧”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有别于传统隧道的通风、排气模式,以确保通排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并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
③武汉长江隧道在建成的过程中,同时建有两座高达40米的风塔。两座风塔直接与隧道顶部的数台大功率抽流风机相连,隧道内产生的废气将通过抽流风机向上输向风塔,再由风塔排向40米的高空,经过稀释后扩散,噪声及空气污染均可大幅下降。因为长江隧道长度较大,在通风、排气的环节,设计采用了“射流风机纵向诱导通风模式”加“重点排烟”的举措,以确保隧道内良好的通风环境。即通过风机“接力”的方式,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一台台射流风机的传接,快速、及时地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
④同时,考虑到隧道内的废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空气在流通、清污的过程中必然招致“升温”,即靠近隧道出口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到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为此,长江隧道的设计,除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还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并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让雾滴在挥发过程中把热量带走,对隧道内部进行适度降温,以保证其环境质量。
⑤武汉长江隧道首次采用了世界一流的双道管片(防水圈)防水设计,虽处于长江水位57米之下,但可保证隧道100年不漏水。同时隧道按可抗6级地震设计,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最高可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使用年限长达100年,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同时,隧道两端的竖井还设有宽14米,高5.4米,厚0.34米的防淹门,万一遇到不可抗的外力(如战争)而遭到破坏,防淹门可拦截江水,防止江水经隧道“倒灌”城市。
⑥“万里长江第一隧”在国内首次使用了具有三重开关的逃生通道门,其安全逃生系统整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逃生通道设在左右两条隧道的中间,在每条隧道的左侧地面上,每隔8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黑盖,那便是逃生通道口。一旦隧道遭遇失火等紧急情况,中央控制系统就自动开启通道口,同时,通道口旁边的墙体也设置了通道口的电动开关,只要轻轻一按,这扇门便自动开启。停电时,这扇重达200多千克的防压门,也可单人徒手拉开,因为拉手上安设了手动助力装置。
⑦武汉长江隧道在建设施工中的众多创新,标志着我国穿越江河湖海的隧道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目前正在规划或筹建的其他穿江城市隧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过江交通隧道的发展。
【小题1】文章依次介绍了武汉长江隧道的三种世界领先技术,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通风排气技术B.降温冷却技术C.防水防震技术D.安全逃生技术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隧道内产生的废气将通过隧道顶部的数台大功率抽流风机向上输向两座40米高的风塔,完全避免了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
B.长江隧道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酒“细水雾”的方法,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运用物理方法进行适度降温。
C.坚固的防淹门,能在过江隧道突然遇到不可抗的外力而遭到破坏时,有效地拦截江水,保障城市不受江水倒灌威胁。
D.逃生通道门“三重开关”是指中央系统控制的自动开关,通道口旁墙体上手动的电动开关和装有手动助力装置的应急拉手。
【小题3】下列情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一初中学生翻阅历史典籍时,读到“唐代大明宫夏季时用水帘冷却降温,使宫殿内气温宜人”后,进行了以下推论:长江隧道处于江底,周围都是水,而水又能冷却空气,所以隧道内的温度肯定比隧道外低。
B.看了关于“长江隧道”的特别报道,周鸣了解到隧道采用世界领先的通风系统,能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他对爸爸说:“爸,隧道内行车不用关车窗,隧道内的空气比外面还新鲜呢!”
C.课间时分,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新闻时事。一位同学说:“如果智利8.8级强震发生在武汉那就糟糕了,不说武汉市众多的高层建筑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就连抗震能力较强的‘万里长江第一隧’恐怕也难于幸免啊!”
D.司机老杨宁可绕远路走长江二桥过江,也不愿开车走长江隧道。他老是对别的司机这么说:“走长江隧道太危险了——万一隧道漏水、或者突发火灾,连一条逃生之路都没有,还是走公路桥过江靠得住些。”

4.作文(共1题)

6.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年轻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题目填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然后写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