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学2018届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38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渎(xiè)   呢(lán)  然(wǎng)  自惭形(suì)
B.广(mào)  见(piě)  游(yì)    红装素(guǒ)
C.哑(sī)   鲜(yán)  冠(miǎn)  柔造作(jiǎo)
D.婷(pīng) 箱(xiá)  妖(ráo)   自吹自(lěi)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B.历史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D.深夜十二点了,妈妈还在孜孜不倦地看电视,一点儿也不显得疲惫。
3.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4.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A.④⑤③⑥②①B.④①⑤③⑥②
C.③②①⑥④⑤D.③⑥④②⑤①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2.诗歌鉴赏(共1题)

7.
诗歌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小题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3)湖中焉得有此人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听觉方面写景,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孤寂的情怀。
C.作者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舟子的喃喃之语是引俗人之见,以正面描写表现“相公”之痴。
D.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节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尚书左丞:官职名称。②秉:执掌。③缘饰:修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德/以其境过
B.李廙尚书左丞/武陵人捕鱼
C.至室/余人各复至其家
D.不敢言而去/舜于畎亩之中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
【小题3】根据选文,简析刘晏“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的原因。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 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小题1】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小题3】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小题4】“借”是门大学问。结合文章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1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 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⑫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⑬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小题1】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⑪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5.语言表达(共1题)

12.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语句构成排比。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6.作文(共1题)

13.
题目:正好遇见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