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38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选择题(共4题)

1.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ráo)  霹雳  热泪盈(kuāng) 不屑置辩
B.慰(jí)   谴责  身求法(shě)   循序渐进
C.开(chà)  拮据  目以待(shì)   重蹈覆辙
D.附(hé)   斓珊  堂大笑(hōng)  与日俱增
2.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3.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2.字词书写(共1题)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kuān yòu(_____)了自己。
(2)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jiàn(_____)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否则,jiū zhàn què cháo(_____),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4)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qiè ér bù shě(_____)地把它发展下去。

3.诗歌鉴赏(共1题)

6.
诗歌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小题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______)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3)甚矣,汝之不(______)
(4)如土石何(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小题3】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洋 葱
潘 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以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漠然,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⑪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喊: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⑫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⑬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⑭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⑮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在父亲去世后,母亲有怎样的表现。
【小题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小题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
(题文)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干着干着累了,擦汗时挥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飞了出去,掉在刨花堆里。木工房被刨花堆得满满的,足有半人高,徒弟们停下手里的活儿东翻西找,始终没有找着。
⑤天色已晚,师父说:“算了,先去吃晚饭,明天再找吧!”就带着徒弟们离开了木工坊。
⑥一个多小时后,师徒们酒足饭饱,回到木工房,见木匠的小儿子坐在门口,拿着手表说:“爸爸,我帮你找到手表了。”
⑦木匠很是惊讶:“我们这么多大人,大白天都没有找到,现在黑灯瞎火的,你是如何找到的?”
⑧男孩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走后,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听见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
⑨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⑩《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因为水流就是如此。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⑪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或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看世相和自我,能没有偏差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⑫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广州日报》2018年04月09日)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宁静有时是一种生产力。
B.开篇引用名言,其作用只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
C.④~⑧段列举了木匠的儿子在夜里静静倾听手表的响声终于找到手表的事例,证明了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这个论点。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点,③~⑪段分析说理,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小题2】(小题2)下列与文中画线语句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名单,这次共新增院士67人,外籍院士18人,比尔·盖茨名列其中。
B.东晋陶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达到了心境与物境的交融,成为东晋时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
C.唐代林逋梅妻鹤子,至死也唯有一支笔、一方砚为伴,却写下过人的书法作品,留下千古绝唱。
D.清朝曹雪芹举家食粥,患病却无钱医治,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才写好《红楼梦》。
【小题3】(小题3)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给他们提出建议。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7.作文(共1题)

11.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