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用传感器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发现在赤道测得的读数与其在北极的读数相差大约3‰.如图所示,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北极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
B.在北极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
C.在赤道处物体的向心力为万有引力的3‰ |
D.在赤道处物体的重力为万有引力的3‰ |
2.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个α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在α粒子飞跃金属板间区域过程中( )


A.α粒子的动能增大 |
B.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 |
C.电场力对α粒子做负功 |
D.磁场力对α粒子做负功 |
3.
课堂上,老师演示了一个有趣的电磁现象:将一铝管竖立,把一块直径比铝管内径小一些的圆柱形的强磁铁从铝管上端由静止释放,强磁铁在铝管中始终与管壁不接触。可以观察到,相比强磁铁自由下落,强磁铁在铝管中的下落会延缓许多。下课后,好奇的小明将一块较厚的泡沫塑料垫在电子秤上,再将这个铝管竖直固定在泡沫塑料上(用以消除电子秤内部铁磁性材料与磁铁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在强磁铁由静止释放至落到泡沫塑料上之前,关于强磁铁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先加速下落后减速下落 |
B.始终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不断增大 |
C.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
D.所受铝管对它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
4.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像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换一个紫色滤光片 |
B.换一个高聚焦凸透镜 |
C.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
D.增大双缝到像屏的距离 |
5.
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
2.选择题- (共2题)
3.解答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直轨道AO和OB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分别为α(固定不变)和β(可取不同的值),且α>β,现将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滑块从左侧轨道的P点由静止释放,若小滑块经过两轨道的底端连接处的速率没有变化。已知AO轨道光滑,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1)论证:滑块在AO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与滑块的质量无关;
(2)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论证:若OB光滑,取不同的β角,滑块在OB上能到达的最高点总与P等高;
(3)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的相关定义,论证:若OB光滑,保持β角不变,滑块在OB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论证:滑块在AO轨道下滑时的加速度与滑块的质量无关;
(2)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论证:若OB光滑,取不同的β角,滑块在OB上能到达的最高点总与P等高;
(3)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的相关定义,论证:若OB光滑,保持β角不变,滑块在OB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9.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上端固定,下端与小球相连接,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静止于O点。现将小球拉到O点下方距离为A的位置,由静止释放,此后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规定平衡位置处为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零点。以平衡位置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竖直向下的一维坐标系Ox.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点出发,解决以下问题:
a.求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相对原长的伸长量s;
b.证明小球做简谐运动;
(2)从教科书中我们明白了由v﹣t图象求直线运动位移的思想和方法;从机械能的学习,我们理解了重力做功的特点并进而引入重力势能,由此可以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从功与能量的观点出发,解决以下问题:
a.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时,证明系统具有的重力势能
和弹性势能
的总和Ep的表达式为
;
b.求小球在振动过程中,运动到平衡位置O点下方距离为
时的动能Ek.并根据小球运动过程中速度v与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的关系式,画出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中速度随振动位移变化的v﹣x图象。
(1)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点出发,解决以下问题:
a.求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相对原长的伸长量s;
b.证明小球做简谐运动;
(2)从教科书中我们明白了由v﹣t图象求直线运动位移的思想和方法;从机械能的学习,我们理解了重力做功的特点并进而引入重力势能,由此可以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从功与能量的观点出发,解决以下问题:
a.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时,证明系统具有的重力势能



b.求小球在振动过程中,运动到平衡位置O点下方距离为


10.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倾斜放置电阻不计的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37°角,平行导轨间距L=1.0m。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B=1.0T.两根金属杆ab和cd可以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两金属杆的质量均为m=0.20kg,ab杆的电阻为R1=1.0Ω,cd杆的电阻为R2=2.0Ω.若用与导轨平行的拉力F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ab杆匀速上滑并使cd杆在导轨上保持静止,整个过程中两金属杆均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ab杆上滑的速度v的大小;
(2)ab杆两端的电势差Uab;
(3)0.5s的时间内通过cd杆的电量q。
(1)ab杆上滑的速度v的大小;
(2)ab杆两端的电势差Uab;
(3)0.5s的时间内通过cd杆的电量q。

4.实验题- (共1题)
11.
为测定电流表内电阻Rg,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

(1)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_____,可变电阻R2应选用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开关K1;
b.合上开关K2;
c.观察R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按实验的合理顺序为:_____。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为_____Ω。
(4)如果再给出:H.电源(电动势8V);I.电源(电动势12V),电源应选择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某同学认为步骤e中不需要保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这一条件,也可测得的电流表内阻Rg,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可行。_____
A.电流表(量程0﹣100μA) |
B.标准伏特表(量程0﹣5V) |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Ω) |
E.电源(电动势2V) |
F.电源(电动势6V) |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额定电流1.5A),还有若干开关和导线。 |

(1)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_____,可变电阻R2应选用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合上开关K1;
b.合上开关K2;
c.观察R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按实验的合理顺序为:_____。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g的测量值为_____Ω。
(4)如果再给出:H.电源(电动势8V);I.电源(电动势12V),电源应选择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某同学认为步骤e中不需要保证“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这一条件,也可测得的电流表内阻Rg,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可行。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