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628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9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所示,在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测出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九分之一,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
A.22VB.66VC.88VD.110V
2.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则QQ等于(  )
A.1∶B.∶1C.1∶2D.2∶1
3.
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D.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4.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B.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5.
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的某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甲)、(乙)、(丙)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则(  )
A.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
C.甲、丙为非晶体,乙是晶体
D.甲为单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多晶体

2.多选题(共3题)

6.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升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m,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输电线的电阻为R,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恒为U,若由于用户的负载变化,使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了,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的示数减小了
B.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
C.输电线损失的功率增大了
D.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
7.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合外力表现为引力,且为数值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分子在a点的势能等于它在d点的势能
B.乙分子在b点势能最小
C.乙分子在c点动能最大
D.乙分子在c点的势能等于零
8.
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初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程ab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B.在过程ca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C.在过程bc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ca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3.填空题(共1题)

9.
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

4.解答题(共3题)

10.
如下图甲所示,一固定的矩形导体线圈水平放置,线圈的两端接一只小灯泡,在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着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均匀分布的磁场。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匝,总电阻r=1.0Ω,所围成矩形的面积S=0.040 m2,小灯泡的电阻R=9.0 Ω,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其中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T为磁场变化的周期,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时间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
11.
如图为某高压锅结构示意图,锅盖上有两个气孔,气孔1使锅内与外界连通,此时锅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当锅内温度达到40℃时,气孔1会封闭,将锅内外隔离。若锅内温度继续升高,锅内气体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设计的最大值时,气体会顶起气孔2上的限压阀。已知限压阀的质量为20g,气孔2的横截面积为8mm2,锅的容积为0.04m3。现在锅内放入20℃、极少量的水,然后盖好锅盖加热,很快水完全汽化后气孔1封闭。求:(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大气压强p0=1.0×105Pa)

(1)气孔2上的限压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2)从气孔1封闭到温度升到120℃,漏出的气体与气孔1封闭时锅内气体的质量比.
12.
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温度为17 ℃,活塞与汽缸底的距离L1=12 cm,离汽缸口的距离L2=3 cm,将汽缸缓慢地转到开口向上的竖直位置,待稳定后对缸内气体逐渐加热,使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汽缸口相平为止,如图2所示。已知g=10 m/s2,大气压强为1.0×105 Pa,活塞的横截面积S=100 cm2,质量m=20 kg,活塞可沿汽缸壁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求:
(ⅰ)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汽缸口相平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ⅱ)在对汽缸内气体逐渐加热的过程中,若气体吸收340 J 的热量,气体增加的内能为多少。

5.实验题(共1题)

13.
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有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cm3,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m.(保留1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