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61531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5

1.单选题(共6题)

1.
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3.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其中k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B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的是(  ).

A. B.    C. D.
4.
如图甲所示的直角三角板紧贴在固定的刻度尺上方,现假使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由静止开始沿此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铅笔尖的运动及其留下的痕迹的判断中,正确的有(  ) 
A.笔尖留下的痕迹可以是一条如图乙所示的抛物线
B.笔尖留下的痕迹可以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5.
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平台上的A处以速度V0水平飞出.经t0时间落在山坡上B处,此时速度方向恰好沿斜坡向下,接着小钢球从B处沿直线自由滑下,又经t0时间到达坡上的C处.斜坡BC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则小钢球从A到C的过程中水平、竖直两方向的分速度VxVy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B.C.D.
6.
如图所示,小球以v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时垂直于斜面,则飞行时间t为(重力加速度为g)
A.B.C.D.

2.选择题(共6题)

7.

He held a glass with care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blank#}1{#/blank#} (break) it.

8.

He held a glass with care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blank#}1{#/blank#} (break) it.

9.

He held a glass with care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blank#}1{#/blank#} (break) it.

10.

He held a glass with care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blank#}1{#/blank#} (break) it.

1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

1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3.多选题(共5题)

13.
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长为L=4.0 m的木板.从t=0 时刻开始,质量为m=1.0kg 的物块以初速度 从左侧滑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施以水平向右的恒力F=7.0N ,已知开始运动后1s内两物体的v-t 图线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的质量M=1.5kg
B.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数为0.1
C.t=1.5s时,木板的加速度为7/3 
D.t=2s时,木板的速度为
14.
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一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压缩了x(小球与弹簧不拴连),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  ).
A.小球立即获得 的加速度
B.小球在细绳剪断瞬间起开始做平抛运动
C.小球落地的时间等于
D.小球落地的速度大于
15.
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此时(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 θ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 θ
C.船的加速度为
D.船的加速度为
16.
如图所示,小球a从倾角为θ=60°的固定粗糙斜面顶端以速度v1沿斜面恰好匀速下滑,同时将另一小球b在斜面底端正上方与a球等高处以速度v2水平抛出,两球恰好在斜面中点P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1v2=2∶1
B. v1v2=1∶1
C. 若小球b以2v2水平抛出,则两小球仍能相遇
D. 若小球b以2v2水平抛出,则b球落在斜面上时,a球在b球的下方
17.
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此时(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θ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C.船的加速度为
D.船的加速度为

4.解答题(共4题)

18.
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长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1 kg的物块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用一水平力F=9 N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1 s,撤去拉力.最终物块没有滑离木板.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

(1)撤去拉力时,木板的速度大小v1.
(2)木板的最小长度L.
(3)物块最终与木板右端的距离s.
19.
如图所示,轻杆BC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
20.
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4kg的物块P,Q为一重物,已知Q的质量为m2=8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g=10m/s2).求:

【小题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小题2】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AB长为L=6 m,离水平地面的高为h=5 m,地面上C点在传送带右端点B的正下方。一物块以水平初速度v0=4 m/s自A点滑上传送带,传送带匀速转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

(1)要使物块从B点抛出后的水平位移最大,传送带运转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最大水平位移多大?
(2)若物块从A点滑上传送带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为2.3 s,求传送带运转的速度( =3.162, =3.77,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实验题(共2题)

22.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1)某次测量如图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1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1数据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2的劲度系数。
23.
某班级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

甲、乙两辆小车放在倾斜轨道上,小车甲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小车乙上固定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乙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力传感器和小车乙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两辆小车一起开始运动,利用两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记录同一时刻小车乙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1)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甲受到的摩擦力
B.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乙受到的摩擦力
C.实验中,在小车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均可采集数据
D.实验中,只能在小车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采集数据
(2)四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小车乙(含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分别为m1=0.5 kg、m2=1.0 kg、m3=1.5 kg和m4=2.0 kg,其中有三个小组已经完成了aF图像,如图所示。最后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该组的aF图线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拉力F(N)
24.5
20.0
17.5
12.0
8.1
4.8
加速度a(m/s2)
16.3
13.3
11.7
8.0
5.4
3.2
 

(3)在验证了aF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验证am的关系,可直接利用图8的四条图线收集数据,然后作图。请写出具体的做法:
①如何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更直观地验证am的关系,建立的坐标系应以________为纵轴,以________为横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