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粗犷kuàng 笨拙zhuó 脂肪zhǐ 百折不挠ráo |
B.嫌恶 wù 嫉妒jì 琐屑xiè 浑身解数xiè |
C.差事chāi 妥帖tiē 河畔pàn 载歌载舞zài |
D.狭隘yì 奔丧sāng 慰藉jiè 情不自禁jìn |
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B.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
C.“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2.字词书写- (共1题)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hóng( )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有一次自我重sù( )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hóng____毛 重sù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小题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神佛福也(______) (2)公将鼓之(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C.何以战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
D.小大之狱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令我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鸡蛋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里,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儿,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工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儿。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上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小题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2】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小题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联系原文具体分析。
【小题4】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小题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小题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小题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
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题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小题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 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