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567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3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干(biě)  (niè)噬    自怨自(ài)   (qiáo)首以待
B.百 (gě)  (pǐ)好 引(háng)高歌 (kè)尽职守
C.孔(tóng) 休(qì) 战战兢兢(kè)   徜徉(cháng yáng)
D.轻(mì)   (zhí)拾    (fǔ)建 惆怅(chóu chàng)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我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C.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D.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
下列句子给出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鱼翔浅底。(移就)
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顶真)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反问)
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女人的手指       了一下,想是叫苇眉了划破了手。

7.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8.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如图所示的各电场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

2.话题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通常尊敬那些富有教养和内涵的人,并且常常试图和她们接近,保持某种亲密状态,并且以此为荣,而且依恋、迷恋于这种关系。富有教养,是道德美的表现形式,它会随着岁月的增加、心灵的净化而日益显示出它的光华。
有位模范母亲说:“大抵可从厨房、化妆室的干净整洁程度看出一个家庭的美丑,看出一个家庭主妇对这个家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对这个家的热爱程度,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点。”
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说:“只要看办公大厦的盥洗室,即可觉察到该企业是否坚实昌隆,职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养。”
教养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教养就是教育培养,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就有表述:“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查《辞海》可见,教养亦指一般文化品德方面的修养。教养往往是在家庭条件下的教育,说某某人没有教养则多有责骂其父母疏于家教之意。
请以“教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自定,不少于600字,不能写成诗歌。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各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含,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无爪牙利(助词,的)
B.吾从而之(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
D.积土成山,风雨兴(句末语气词)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小题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遣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_。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___。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小题1】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些暗示?请分点概括。
【小题2】研读本文第三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用抒情的笔调告诉我们,生命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B.第一段中“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响起了悠长的钟声”,这里把生命的暗示形象化了,给人们以美感。
C.第4段说“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另一把生命长度的量尺。
D.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是能最早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让瞬间的生命在永恒中定格,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E. 最后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与第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首尾呼应,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神秘。

5.语言表达(共2题)

14.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暖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_____ ,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话题作文:(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