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选读 第19课 东海之大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5610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崖 (zhǔ) 崖(sì) 尾(lǔ)
B.米 (bì) 吾(huì) 井(hán)
C.缺(zhòu) 持(yí) 灭(fū)
D.蟹 (gàn)然(shì) 口(qū)
2.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告别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B.如果过去北京观众对古典音乐名家名团的演出是望洋兴叹的话,如今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准的音乐演出已是家常便饭。
C.竞争企业之间结成联盟,口径一致,一呼百应,才可能形成规模效应,独木不成林、三人成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D.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校新闻联播》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为目的,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
B.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出访吉布提期间,看望了在执行吉布提保障设施建设任务的部队官兵。范长龙说,海外保障设施建设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
C.书展本身就是一次集中的、有文化的营销活动,以包括周边活动和衍生品售卖在内越来越元化,不断打开图书市场。
D.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是一个思想与学术都异常活跃的时代。
4.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庄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是无比光芒的,是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庄子的思想可以跨越时空,是到了今天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庄子的思想就像“大道”一样是没有边界的,包容着万物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庄子所处的时代距我们是遥远的,我们借助于他得文章以及人类有关的书籍来认识庄子及其思想。
 






A

即使


所以

B
/
哪怕
仍然

因此

C

即便
仍然

所以
只能
D

即便


/
只能
 
A.AB.BC.CD.D
5.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笑于大方之家B.河伯欣然自喜
C.计中国之在海内D.是非坎井之蛙与
6.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自比形于天地
B.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逸而走
C.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   是非坎井之蛙与
D.子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且子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7.
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   
B.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也  不知何时已而不
C.方存乎见   仲尼之闻    
D.今我睹子之难也 困百家之知,众口之辩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渚:水中沙洲。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没有。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子:这里指海神若。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的“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
B.“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自喜”二字之上。“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因为一个“尽”字,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C.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D.《秋水》一文可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外篇·天运第十四)

【小题1】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则仰   舍:放下
B.其柤梨橘柚邪 犹:像
C.观古今之 异:差异
D.其之富人见之 里:心里
【小题2】对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味相反,皆可于口 ②夫子其穷哉 ③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④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桔槔俯仰由人,所以,它降落和升起都不会因人而获罪。此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B.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是谨慎于求同,而是谨慎于求治,可见礼义法度应当“应时而变”。
C.短文写里之丑人模仿西施,吓退了所见之人。虽批评了其机械照搬,盲目模仿,但也赞美了她对美的追求精神。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懂得应变自然规律,不使自己陷入困境。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语言表达(共1题)

1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前后构成对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井底的蛙,当你自在得意时,天空便小了;空中的鹰,当你搏击苍穹时,宇宙就大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