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9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汉字注音。
家乡的“千层底”上面绣着各种图案,百鸟朝凤,飞禽(______)走兽,京剧脸pǔ(______)等等,那些图案xǔxǔ(______)如生,呼之欲出,仿佛在向我们诉(______)说着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
(摘自李良旭《故乡是长满庄稼的“千层底”》)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题文)送万巨
卢 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小题1】(小题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小题3】(小题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能鸣善舞(_______)
(2)即时敛兵授甲(_______)
(3)百姓始稍稍复集(_______)
(4)命鼓行而进(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小题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小题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
【小题2】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小题3】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到的泥人张和祖父都是俗世奇人,请说说以下两句话都运用了怎样共同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并选取一句进行赏析。
(1)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2)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小题4】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小题5】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5.
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此外,为圆满完成汛期风暴潮、海浪预警报应急工作,预报中心及时组织召开汛期应急动员会,完善并制定了应急值班制度,明确任务分工。②在本次会议中,预报中心与到访的新闻媒体围绕2016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③相信会议将进一步促进预报中心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为汛期海洋预警报工作营造良好的令人满意的舆论氛围,④发扬海洋预警报信息传播、知识普及等重要作用,提升全社会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与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增补______。
(3)第③处成分多余,可以去掉______。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作家仅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但是因为作家对生活的感悟不够,其故事生拼硬凑的痕迹十分浓重,作品语言也缺乏提炼。这样的长篇小说,作家写来轻松,读者读来却很吃力。

材料二:长篇小说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具有足够的才情,更是对作家创作耐力的一种考验。陈忠实的《白鹿原》能够成功,依靠的是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认真。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走出城市里的书斋,在西安平原的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做了一年多的人文调查,并且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才开始动笔。作品初稿完成后,他又作了反复的琢磨和修改,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最后改定,而从小说的构思到定稿,则历时长达五年。

材料三:当然,要让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文学刊物、出版社也有责任。在今天,文学图书的出版已经市场化,这当然是一个必须肯定的方向,但随之而出现的却是文学刊物、出版社放弃了对作家的严格要求,我们见得多的是编辑为了抢稿而不断地催逼作家,却再也听不到编辑和作家一起打磨作品的“编辑部故事”。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败坏长篇小说的声誉。

(1)依据材料,概括当前有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有哪些误区。
(2)依据材料,说一说陈忠实为什么能创造出《白鹿原》这样的作品。
(3)依据材料,概括说明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需要哪些条件。

6.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宽容是一朵花,让芬芳四溢;感恩是一缕阳光,让温暖弥漫;善良是一条河,让柔情流淌……

请以“   让我更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