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3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相关语句比较二者异同。
赠蜀府将(注)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逄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原题下小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指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的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
B.诗中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效忠国家的气节。 |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了蜀府将的精湛武艺。 |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府将被闲置冷落的遭遇。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至此。②崦:山。(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经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从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战地弥漫的黄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