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综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
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
B.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
C.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
D.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
A.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B.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C.不但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D.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
A.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 |
B.当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
C.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
D.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__________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__________,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__________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__________。
【小题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
B.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
C.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
D.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
A.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去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B.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C.不但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
D.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
A.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
B.当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
C.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
D.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当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歧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②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
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
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
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在文中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
B.傅歧被封为南丰县侯,“县侯”是“列侯”的一种,有自己的封地。 |
C.“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
D.“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
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
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
C.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
D.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
(1)歧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
A.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
B.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
C.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
D.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虽都处于黑暗之中,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充分表现出时代岁月对祖母的不公。 |
B.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就当了兵,此后一直杳无音信。由于祖父是国民党兵,所以在文革期间祖母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因而祖母偶尔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祖父。 |
C.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补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
【小题3】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逍遥游》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向上高飞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制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
①下海,“下海”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这一大批“下海”的青年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卓越经营人才,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②创客,“创客”是近年来青年中流行的名词,具体说来,“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青年人。
③世界范,“世界范”指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的青年。
7.语言表达- (共2题)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