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547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6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意思是说,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______的道理,______的训导。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的人拥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______,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通过一些另外作家的作品奉为经典。 (甲),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______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至高无上   流芳百世   不以为然   以一当十
B.高高在上   不可磨灭   不屑一顾   以一当十
C.至高无上   不可磨灭   不以为然   一劳永逸
D.高高在上   流芳百世   不屑一顾   一劳永逸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可能通过提议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引为经典。
B.他们可能提议把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C.他们可能提议一些另外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D.他们可能借此提议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奉为经典。
【小题3】下列在文中甲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常变动是文学经典的特质
B.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
C.文学经典并不经常变动
D.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是时常变动的

2.诗歌鉴赏(共1题)

2.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战争结束。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朿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小题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敏,子俊,本易州牙吏。雍熙中,王师讨幽蓟,曹彬进兵涿州,敌断其后。王继恩募勇士持书抵彬,敏应募,间行由祁沟关达涿州。彬得诏,选壮士五十人卫敏还,道遇贼,力战,四十八人死,敏与两人者,仅以身免。彬上其事,太宗召见,复令赍诏谕彬。师还,补敏易州静砦指挥使。
端拱初,以所部兵屯定州,契丹攻唐河北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既而敌陷易州,敏失其家所在。帝擢敏本军都虞候,赐白金三百两,使间行求其父母,得之以归。徙屯镇州,而升其指挥为内员僚直。
李继隆讨夏州,奏隶麾下。敏率兵至灵州囊驼口双塠西,遇敌,斩首三千级,获羊马,橐驼、铠仗数万计。继隆上其功,迁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既而又从傅潜于定州。时契丹断蒲阴路,城中有神勇军士千余人。属敌兵盛,不敢战,敏率轻锐援出之。真宗幸天雄军,诏敏隶高琼,使追贼至宁远军,以功领涿州刺史。王均乱西川,从招安使雷有终败贼于灵池山。贼平,迁马步军都军头。
先是,两地供输民多为契丹乡导,敏自鱼台北悉驱南徒,凡七百余户,送定州。迁北平砦总营,赐御剑,听以便宜从事。至是,契丹复入寇,复与敌战杨村,败之。敏谍知契丹主去北平十里蒲阴驻砦,敏夜率锐兵,袭破其营帐。契丹主大惊,问挞览曰:“今日战者谁?”挞览曰:“所谓田厢使者。”契丹主曰:“其锋锐不可当。”逐引众去。
后徒环庆。坐与部豪往还纳赂为不法,降左屯卫大将丰、昭州防御使。既而以虢州围练使知隰州,复为环庆路都总管、仅州防御使,。敏在边二十余年,凡迁授,多以功伐,虽晚不自饬,而朝廷亦优容之。
(选自《宋史·田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B.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C.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D.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太宗,是皇帝的庙号,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麾下,本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对将帅的敬称。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则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敏英勇无畏,受到朝廷赏识。朝廷出兵征讨,失利被围,在形势危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他响应招募,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线完成使命,受到皇帝的召见。
B.田敏作战勇猛,率军屡立奇功。他以区区百名骑兵猛烈进攻契丹军队,一直追击到满城,斩杀了大量敌兵;后又在灵州以少胜多,击败敌兵,缴获大批战利品。
C.田敏智谋超群御敌巧妙有方。他把大量边民迁往内地,给契丹入侵制造了障碍;又密派手下探知契丹主帅的驻扎地点率兵夜袭,令敌军惊惶失措,狼狈而逃。
D.田敏声名远扬,令敌闻风而走。他与敌兵的多次交锋中,战无不胜,深受皇帝重用,得赐御剑,可以便宜从事;契丹主帅知其威名不可抵挡,于是引兵而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继恩募勇士持书抵彬,敏应募,间行由祁沟关达涿州。
(2)先是,两地供输民多为契丹乡导,敏自鱼台北悉驱南徙,凡七百余户,送定州。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B.“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D.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B.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C.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山
①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②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③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他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他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④我们这个乌力楞氏族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⑤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⑥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氏族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和安草儿是最后起身的,不过我们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们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
⑦我回到屋里,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⑧虽然营地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回忆的主体;文章使用第一人称,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而且使叙事更自由与方便。
B.小说第②③段,面对大旱,玛克辛姆和柳莎的“哭”,和安草儿的“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前者的无助及后者的顽强。
C.离开大山,定居大城镇,虽然物质方面得到改善,却是一种对祖祖辈辈故土的抛弃和不敬,这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回避的问题。
D.“我守着的这团火”中的“火”运用双关手法,一指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火种,代表原生态生活;一是喻指“我”对故土火一般的跳动的热心。
【小题2】小说中“我”生活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你赞成“我”的决定,还是赞成达吉亚娜的决定?为什么?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凋伤
败落的秋景,营造萧森阴沉的意境,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
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3)《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3题)

7.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8.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6月15日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大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6月10日

9.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9日在图书馆401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方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期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方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4月17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