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45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7

1.连线题(共2题)

1.
将四大高原与其地表特征对应连线。 
高原   特点
A.黄土高原     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________
B.内蒙古高原    ②地面崎岖,峰岭众多________
C.青藏高原    ③地面坦荡,一望无际________
D.云贵高原    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________
2.
将下列地形区与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A.华北平原 ①水田________
B.珠江三角洲    ②旱地________
C.横断山脉 ③林地________
D.内蒙古高原东部 ④草地________

2.选择题(共40题)

3.
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    )
A.中国、巴基斯坦B.中国、美国
C.中国、印尼D.中国、印度
4.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
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
5.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6.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O℃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7.
我国降水集中在   (    )
A.夏秋季节B.春夏季节C.冬春季节D.秋冬季节
8.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得以飞速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  ( )
A.自然资源丰富B.交通运输便利C.科技智力资源密集D.自然环境优美
9.
下列山脉,属于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最东边的一列是  (  )
A.长白山B.太行山C.武夷山D.台湾山脉
10.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集中分布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分散分布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    )
A.沃野千里B.波状起伏C.开阔平坦D.地势低平
12.
我国同时兼临黄海和渤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A.河北省B.天津市C.江苏省D.山东省
13.
下列省(区)与其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青海——青——兰州市B.广西——桂——南宁市
C.云南——滇——昆明市D.安徽——皖——合肥市
14.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    )
A.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B.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C.东北、西北和华南地区D.东部和中部地区
15.
下列省区的轮廓与其简称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湘B.③-鄂C.②-豫D.④-鲁
16.
“黑瞎子岛”是中国领土的最东端,“黑瞎子岛”位于  (  )
A.黑龙江省B.吉林省C.辽宁省D.江苏省
17.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均有两个简称的是   (   )
A.云南和甘肃B.青海和陕西C.湖南和四川D.江西和河南
18.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  (  )
A.藏、云、粤、闽B.藏、云、琼、台C.云、桂、粤、台D.桂、赣、闽、台
19.
下列我国的民族与其民族风情正确组合是  (   )
A.傣族—那达慕节B.蒙古族—雪顿节C.藏族—泼水节D.汉族—元宵节
20.
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
A.澜沧江B.长江C.珠江D.松花江
21.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地反映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   )
A.B.C.D.
22.
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
A.含沙量大B.流量小C.有冰期D.水能资源丰富
23.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   (  )
A.降水量的多少B.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C.蒸发量的多少D.拥有河流数量的多少
24.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位于   (   )
A.漠河B.海南岛C.青藏高原D.吐鲁番盆地
25.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指  (   )
A.甘、青、藏、内蒙古B.新、青、藏、内蒙古
C.甘、青、藏、新D.甘、青、陕、内蒙古
26.
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是    ( )
A.从西向东递减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7.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A.洪涝、干旱、地震B.泥石流、洪涝、寒潮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台风、滑坡、地震
28.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
A.冬季南北普遍低温B.冬季南北温差大
C.夏季南北温差大D.夏季南北普遍低温
29.
长江下游地区开发价值最大的是    (    )
A.旅游资源B.航运价值C.水能资源D.淡水养殖
30.
下图所示的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黑色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  )
A.B.C.D.
31.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32.
将我国大陆分割成许多网络,使高原、盆地和平原分布其中的是    (    )
A.河流B.高原C.山脉D.铁路线
33.
下列各组资源中,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煤、天然气B.耕地、森林、水资源
C.阳光、水能、木材D.草地、牧草、纸张
34.
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家在广西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B.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绿洲农业较为发达。
C.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牛、三河马闻名。
D.我家在东北平原,这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35.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正确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B.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C.大兴安岭——林业D.东北平原——畜牧业
36.
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判断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
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D.④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
37.
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乌鲁木齐,可以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38.
机动灵活,能够“从门口到门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上运输
39.
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   )
A.京津唐工业基地B.辽中南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0.
下列地区与其农作物熟制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华北平原----两年三熟B.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一熟D.海南岛-----一年两熟
41.
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42.我国汉代曾发明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用的“孔明灯”,“孔明灯”腾空而起的原因是:燃料燃烧是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起来.如图所示,已知孔明灯的质量m=0.2kg,体积恒为V=1m3,空气初始温度t0=27°C,大气压强p0=1×105Pa,该条件下空气密度ρ0=1.2kg/m3,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孔明灯制作材料的体积.孔明灯底部开有开口,其他部分封闭.对灯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灯刚能浮起来,求:

①假设灯内气体可收集在一起,请简要说明气体缓慢加热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灯刚能浮起时灯内气体密度ρ;

③灯刚能浮起时灯内气体温度t.

3.解答题(共8题)

43.
读下图,请回答。

(1)我国领土最南端R是______。
(2)A山脉东侧的地形是________。
(3)“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高原位于图中的D______。
(4)山脉B的延伸方向_______。
(5)内海C是________海。
(6)岛屿E是_______岛。
44.
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地是________(山脉),注入的海洋B________海。
(2)长江最大的支流A________,中国最大的淡水湖D________。
(3)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C_________。
(4)长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E________。
(5)长江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
45.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①_______山,流入⑦_______海。
(2)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⑧___________。
(3)最大支流④_______。黄河的水能集中在________河段。
(4)黄河中游流经A_______高原,C_______省是黄河流经的主要行政区。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
46.
读中国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1)山脉:
A是_______   B是_______C是_____  D是______
(2)地形区:
E是________盆地   F是_______平原   G是_______高原
47.
读“中国地形略图”和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和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高原A_____盆地B______平原C______盆地D_______
山脉①_______   ⑤ _______
(2)从上面右图概括出我国地势的特征____________。
4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A和B大致以 ___________为界线。
(2)从地形来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区域C为 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在 _______高原。
4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漫画“飞来的山峰”,回答有关问题。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多万平方千米。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

(1)漫画的意思:人口增长使得___________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缩小了。
(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利用的状况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地形)。
50.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问题。

(1)从图看,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______地的比重最大,主要分布在___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干湿地区)。
(2)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____地和___地比重小,_____土地多,导致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2道)

    选择题:(40道)

    解答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7